资讯中心

搜索右侧

今日热点

更多+

推荐专题

更多+

推荐展会

更多+

企业直播

更多+

生物发酵项目启动 发酵设备等为产业发展添动力

2019-04-04 11:12:31 来源:中国食品机械设备网 编辑:Mary 阅读量:10433

  【中国食品机械设备网 地方新闻】近日,“食品和生物发酵产业发展战略咨询研究”项目启动会在银川举办,此次启动实施“食品和生物发酵产业发展战略咨询研究”项目,这将进一步推动地方食品和生物发酵产业创新发展。而发酵技术创新发展,以及发酵设备的应用,也为食品和生物发酵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食品和生物发酵产业是一种以发酵科学技术为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淀粉(或糖蜜)等农副产品为原料,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产业。不仅与国计民生直接相关,也是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解决“三农”问题和就业率的重要途径。当下,生物发酵产业在国家社会和经济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已经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笔者获悉,该地发酵类原料药产业占全行业比重达到80%以上,目前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发酵类抗生素原料药和生物发酵生产基地。业内人士表示,为了解决食品和生物发酵产业面临的瓶颈问题,更好地推动食品和生物发酵产业发展,需要组织专业食品加工与生物发酵技术的科技创新团队,将新的生物技术(如发酵技术、氨基丁酸关键技术等)引入现有的生产规模,也将有利于实现食品和生物发酵产业的技术产业化、产品化。
 
  目前,我国生物发酵产业主要包括氨基酸、酶制剂、酵母、淀粉糖、多元醇、有机酸以及功能发酵制品等行业。这些发酵制品可通过微生物技术,再经发酵工艺,形成独特的风味、丰富的营养、有益的生理功能的发酵产品,并对提高保藏性产生影响。在发酵过程中,还需要创新发酵技术,调控发酵时间、温度,才能更好地改善风味、增强营养,保障安全意义重大。
 
  日前,某团队从传统发酵食品来源中,共筛选出30株乳酸菌,并开发出一款具有肠道调理功能的枸杞发酵健康制品。目前,枸杞益生菌发酵技术进入中试转化阶段。有业内人士认为,该技术的研发成功,对提升枸杞深加工水平、延伸产业链,解决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都有重要意义。这也标志枸杞精深加工技术领域又实现一次重大突破。
 
  据了解,一企业实现了透明质酸和发酵技术上取得创新,并在生物发酵法大规模生产透明质酸,以及酶切法生产寡聚透明质酸钠(纳诺HA)实现了产业化、规模化,而两大技术突破创新直接带来了透明质酸应用的革命性进步和飞速发展,也有力地推动了食品和生物发酵产业的技术产业化、产品化。
 
  近年来,随着生物发酵技术的创新发展,生产工艺得到明显改进,产品质量和产率达到较高水平。果葡糖浆、酵母、味精、柠檬酸以及功能发酵制品等产品生产技术工艺业已达到先进水平,从而大大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食品和生物发酵产业发展除了重视发酵技术创新研发,还需要在发酵过程中,合理调控发酵时间、温度,才能保证发酵产品的风味口感与品质安全。
 
  我们知道,大多产品在发酵过程中,对外界环境条件要求很高,比如要求外部卫生条件好,否则发酵产品受到细菌、微生物污染导致变质;发酵时间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否则对发酵产品的口感和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不过,市场上推出了专门用于生物发酵的设备,比如发酵罐。该设备采用无菌系统,避免和防止了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同时设有控温系统,实现控温,保证发酵产品的纯正。
 
  毋庸置疑,生物发酵产业发展,离不开生物发酵技术的创新升级,以及发酵设备的应用。相信,此次“食品和生物发酵产业发展战略咨询研究”项目启动,定能带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产品的不断涌现,促使食品和生物发酵行业不断深入发展。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食品机械设备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食品机械设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联系电话:0571-87759655;邮箱:804074602@qq.com

产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