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搜索右侧

今日热点

更多+

推荐专题

更多+

推荐展会

更多+

企业直播

更多+

富硒产业标准化发展 干燥机助其插上“硒”望的翅膀

2019-01-21 13:51:20 来源:中国食品机械设备网 编辑:Mary 阅读量:12267

  【中国食品机械设备网 地方新闻】近些年,湖北恩施高度重视富硒产业,把富硒农业作为重点发展的六大特色产业之一。与此同时,富硒产业相关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进一步促进该地富硒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使硒产业从此走上了标准化、规范化的道路。而在富硒产业发展的同时,还要得益于喷雾干燥等食品设备的应用,以及关键技术的突破发展。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硒蛋白》
 
  由州内企业参与起草、国家卫健委和市场监督总局批准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硒蛋白》已正式实施。本标准适用于以硒含量较高的大豆等可食性植物为原料,经去脂、水提、乙醇沉淀、干燥的工艺精制而成富含硒代蛋氨酸的食品营养强化剂硒蛋白。从标准中,不难发现,硒蛋白生产加工中所涉及的设备包括干燥设备,尤其是喷雾干燥设备。
 
  由于从可食性植物中萃取,形成溶液。而喷雾干燥机可以将液料喷成雾状,使其与热空气接触而被干燥。该设备非常适用于从乳液、溶液、悬浮液和糊状液体原料中生成粉状、颗粒状固体产品。所以,当食品营养强化剂硒蛋白的颗粒大小分布、残留水分含量、堆积密度和颗粒形状要求严格符合的标准时,喷雾干燥机可以让产品具有良好的溶解性、流动性和均匀度,产品纯度高,质量好。与此同时,喷雾干燥操作简单方便,喷雾干燥速度快,能一次干燥成粉粒产品,控制和管理都很方便。
 
  《恩施硒土豆生产技术规程》
 
  硒资源丰富,如何以高科技作支撑来规范化发展硒产业,成为硒产业发展的重点。据了解,恩施州地方标准《恩施硒土豆生产技术规程》通过专家评审,并实施。该标准将进一步推动该地硒土豆生产规范化,同时也为其他富硒农产品制定种养殖技术规程开了好头。与此同时,对当地硒土豆的标准化生产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也将推动当地硒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促绿色发展,助其打造“世界硒都·中国硒谷”。
 
  《富硒健康农业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富硒健康农业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将对于推动富硒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对于推动富硒农业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和行业规范自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业内人士表示,加强富硒产业发展的基础研究,开展富硒关键技术应用研究,合力进行新产品研发和关键技术攻关,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富硒产业发展的现实生产力。与此同时,加强科研投入,为相关企业实施富硒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提高地方富硒产业开发科技含量。
 
  小编结语:上文提到的富硒产业相关标准的实施,一个个标准正成为硒产业发展的参考范本,并在标准体系建设上实现了质的飞跃,为硒产品贴上安全、绿色标签,也推动了富硒产业健康地发展。当下,富硒产品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比如富硒米、富硒鸡蛋、富硒面、富硒蔬菜、富硒蛋白类食品、富硒畜禽产品、富硒水产品、富硒矿泉水、富硒茶、富硒中药材、富硒饲料等等。
 
  另外,湖北省曾发布《湖北省富硒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规划》提出将当地富硒的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和产业优势,到2020年将富硒产业打造成产值过千亿元的富民产业。值得一提的是,该地支持和组织相关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科技攻关,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使用。人体硒含量现状调查等20多项技术研究,攻克了硒的富集转化和含量控制、药食兼用中药材富硒栽培技术等技术难题。富硒黑猪专用配合饲料、微生物硒有机肥等8项成果得到转化。
 
  总之,在富硒产业逐步发展的同时,富硒产品的标准化问题也随之而来。但是,欣喜的是,随着富硒产业相关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也为中国富硒食品市场的有序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相信,未来我国富硒产品标准逐渐完善,以及相关食品设备的应用和关键技术的突破发展,硒食品精深加工产业或将走在“硒”望的田野。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食品机械设备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食品机械设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联系电话:0571-87759655;邮箱:804074602@qq.com

产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