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搜索右侧

今日热点

更多+

推荐专题

更多+

推荐展会

更多+

企业直播

更多+

食品安全检测体系亟待完善 科学仪器守护“健康中国”

2019-03-08 09:49:06 来源:中国仪器网 阅读量:8279

  【中国食品机械设备网 行业动态】近期,媒体在网上展开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健康中国”成为网友关注的热点关键词之一。而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当中,网友关心的是食品安全等切身问题。对此,不少专家教授针对这一民生热点进行提案,建议我国加强食品安全保障力度。
 
  食品检测
 
  诚然,近年来国内外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折射出一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社会责任和法律意识的严重缺失。不过,这些问题也与当前食品安全监管的疏漏、食品检测技术和设备的落后等因素不无关系。相比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食品安全检测行业起步较晚,无论是制度标准、检测机构还是技术设备都有待发展。因此,我国有必要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建立起符合国情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事无规矩不成方圆法规标准有待完善
 
  常言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究其原因还是制度和标准的缺失。为此,世界各国各地区修订了相关的法律制度,致力于制定和完善食品标准。比如,一向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方面为各国所称道的欧盟,截至2002年食品安全技术法规就已经多达160项。从食品安全管理和控制、检测分析方法,到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和卫生要求、标签标识,再到食品接触材料卫生、特殊膳食,几乎都有详尽的法则予以规定。为了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制度标准,欧盟还会对各种食品风险进行安全评估,及时准确地提出有关食品安全的科学建议,为决策者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数据依据。
 
  在制度标准方面,我国在1995年开始施行食品卫生法,并于2009年用新的食品安全法替代。后者为我国确立了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为基础的科学管理制度,同样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作为立法和监管的依据。不过,目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依然存在更新滞后的问题,部分食品还没有具有针对性的标准,这些往往要等到事件发生之后才进行修补。同时,食品安全制度仍然隐藏着一些漏洞,容易被不法分子钻空。可以说,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和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检测技术相对薄弱科学仪器有望进步
 
  食品安全问题由制度和标准进行规范,同时也需要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予以发现。美国是检测仪器生产制造大国,拥有赛默飞世尔科技、珀金埃尔默、安捷伦、沃特世等数十家检测仪器生产商。这些科学仪器领域的巨头代表了前端的仪器制造水平,产品应用范围遍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样是科技强国的日本,也有以岛津为代表的仪器制造大咖,推出了一系列适用于食品安全检测的仪器产品。
 
  相比之下,我国由于起步较晚、初期发展缓慢,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和仪器设备方面较为薄弱。主要表现在,大部分检测技术借鉴于他国,自主研发的食品安全检测仪器过少,设备大多依赖进口。与此同时,国内相关的专业人才也有不足,检测人员专业化程度有限,一些复杂的食品检测难题或者突发性食品安全事件。不过,随着科学技术的提升,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检测行业在研究和应用方面也取得了快速发展。快速检验纸片法、免疫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等一大批现代检测技术层出不穷,给国内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小结:有数据显示,从2010年的140亿元到2017年的561亿元,我国食品安全检测市场一直保持着20%的增长速度。根据有关专业机构测算,2018年数据虽然尚未出炉,但是达到665亿元并非不可能。新的一年,国内市场还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连同亚太地区其他市场一同成为食品安全检测行业发展的新引擎。面对发达国家,我国仍需在检测技术、仪器设备、监管制度等方面多多学习,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食品安全检测需求。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食品机械设备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食品机械设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联系电话:0571-87759655;邮箱:804074602@qq.com

产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