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搜索右侧

今日热点

更多+

推荐专题

更多+

推荐展会

更多+

企业直播

更多+

造假燕窝鱼目混珠 检测手段助力滋补神话

2019-05-13 10:02:05 来源:化工仪器网 阅读量:13241

  随着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在我国,食用燕窝已经逐渐变成了一种文化。有数据统计,我国自2014年恢复对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燕窝贸易后,燕窝的进口量从2014年的3.1吨增长到2016年的39.3吨。近两年,燕窝的需求量仍然不断增长,市场的价格也居高不下,这赋予了燕窝产业巨大的利润空间,许多不法商贩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铤而走险,以涂胶、染色的假燕窝冒充真燕窝,以低价燕窝冒充高价燕窝,或是给燕窝涂抹木薯粉,把燕碎粘到燕盏上之类,不法商家造假伎俩非常多,燕窝造假现象长期存在于燕窝的加工和流通环节,造假的手段也是层出不穷,一再升级,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下面呢就为大家介绍下几种常见的造假手段:
 
  燕窝“刷胶”
 
  燕窝中所谓的“刷胶”指的是植物胶像木薯胶一类的。很多不法商家为了定盏型,增加重量会在燕窝中刷植物胶以牟取暴利。刷过胶的燕窝摸上去没有弹性,吃起来则粉粉的,没有口感破坏了燕窝中的水溶性蛋白质。大大降低了燕窝中的营养成分。
 
  双氧水“除毛”
 
  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为无色无味液体,具有氧化漂白等作用。为了降低人工成本,加快燕窝加工速度,不法商家就利用双氧水进行化学除毛。过氧化氢进入人体内毒副作用很大,直接刺激粘膜组织、破坏人体细胞。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明确规定过氧化氢在食物中不得检出。
 
  硫磺熏制
 
  很多不法商家为了让燕窝更有卖相,节省人工挑毛成本,采用硫磺熏蒸方法来漂白燕窝,导致燕窝中二氧化硫有残留。当然,纯燕窝也可能含有微量的二氧化硫,大部分燕窝企业自检是以10mg/kg作为限量标准。残留的少量二氧化硫进入体内,可通过正常吸收后由尿液排出,不会产生毒性作用。但如果人体过量摄入二氧化硫,则可能会引发呼吸困难、腹泻、呕吐等症状,对脑及其它组织也可能产生不同程度损伤。
 
  亚硝酸盐防腐
 
  亚硝酸盐亦可被用作食品添加剂,具有防腐着色的作用,可抑制杂菌的生长。很多不法商家利用亚硝酸盐给劣质血燕着色,以次充好,迷惑买家。食用0.3~0.5克的亚硝酸盐即可引起中毒,3克导致死亡。燕窝中含有亚硝酸盐,含量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燕子唾液中存在亚硝酸盐、引燕屋或洞穴环境中的氨浓度、鸟粪污染燕窝等。由于亚硝酸盐易溶于水,采用浸泡清洗等方法,可以显著降低燕窝亚硝酸盐含量。使食用燕窝的亚硝酸盐仅为微量。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为确保食用燕窝的安全性,每千克燕窝的亚硝酸盐含量应当不超过30毫克。卫生部同时强调:燕窝生产加工不得添加亚硝酸盐。
 
  针对燕窝掺假造假的问题,除了对非法添加物进行检测以外,还应该对燕窝的蛋白质进行检测。我国不少专家团队致力于燕窝中蛋白质的检测研究,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挖掘燕窝和常见掺假物(如猪皮、银耳、蛋清、鱼鳔)的特异肽段,并利用质谱多反应监测(MRM)方法对掺假物进行定量。
 
  他们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通过对燕窝及其常见掺假物的胰蛋白酶酶切肽段混合物的高分辨质谱检测,以及利用Proteinpilot 5.0软件鉴定特征蛋白质,挖掘特征肽段,共鉴定得到燕窝及其掺假物特征标记肽段26种,成功鉴别燕窝及其掺假物。此外,该技术还可对燕窝掺假物的掺入比例进行定量分析。
 
  关于燕窝品质好坏的鉴别,涉及方方面面,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作为消费者切勿盲目购买,也切勿听信商家的“花言巧语”,如果需要检测帮助,可以寻求靠谱的检测机构。我们相信,在社会的不断进步下,不良商贩的道路无法走的长远;在政府、商家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将会塑造食品安全长效机制。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食品机械设备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食品机械设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联系电话:0571-87759655;邮箱:804074602@qq.com

产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