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厅收藏该商铺

您好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浙江可诺泵阀有限公司>技术文章>卤水豆腐生产细则

技术文章

卤水豆腐生产细则

阅读:749          发布时间:2015-11-8

无论生产哪种豆腐,其工艺过程均包括原料的处理、豆浆的制备和凝固成型三大环节。但其产量和质量存在差异,主要原因是大豆的品质、浸泡时间和加水量、磨浆方式、煮浆温度和时间的控制、凝固剂的添加等因素都可影响豆腐产量和质量。 豆腐生产中应该选择蛋白质量较高的大豆品种。制作豆腐的大豆一般以色泽光亮、籽粒大小均匀、饱满、无虫蛀和鼠咬的新大豆为好。陈大豆存放时间长,生命活动消耗了其本身的一部分蛋白质,特别是经过高温季节,由于高温的作用使脂肪氧化和蛋白质变性,加工出的豆腐质地粗糙,无弹性,口感差,持水性差,色泽发暗。
大豆浸泡时的容器应是大豆体积的3~4倍,水温对浸泡的影响zui大,一般水温为5时浸泡24h,10时浸泡18h,18时浸泡12h,27浸泡8h。注意浸泡大豆的温度不宜过高,否则不但大豆自身的呼吸加快,消耗一部分籽实的营养成分,且有利于微生物繁殖,导致*。大豆的浸泡程度应因季节而异,夏季可泡至九成,冬季则需泡到十成,浸泡后以大豆表明光滑、无皱皮、豆皮轻易不脱落,手感有劲为原则。zui简单的判断方法是把浸泡后的大豆分成两瓣,以豆瓣内表面基本呈平面,略有塌坑,手指掐之易断,端面以浸透不留硬心(白色)为宜。浸泡大豆的用水量一般为大豆的2~3倍,以保证大豆充分吸水,水少则大豆易吸水不足,水多浪费大。浸泡水中加入少量的*,使浸泡水处于微碱性条件下,有助于磨浆后加水抽提大豆蛋白质等营养成分,提高出浆率,改善豆制品的风味。
一般大豆浸泡充分后质量为干大豆的2~2.2倍,体积增大1~1.5倍。大豆浸泡好的含水量应为60%左右。外观以浸泡水开始起泡、豆瓣平满、豆片柔软为度。若泡得不透心,则磨不细,原料利率低;如果浸泡过度,则大豆发泡,膜发软,磨浆制坯后发糟,达不到洁白细嫩,柔软有劲的要求。检验大豆浸泡是否适度的方法是将大豆掰成两瓣,如豆瓣内侧已经基本成平面,中心部位略呈浅凹面,则是浸泡适度。若豆瓣内侧*成平面,则浸泡过度。若豆瓣内侧有深凹陷,则浸泡不足。豆瓣呈乳白色或中心稍有淡黄色均为合适。若大豆浸泡时间过长,则会污染微生物而导致酸败,甚至造成逃浆现象,而不成豆腐。
磨浆用水以含矿物质而有机质少且洁净为宜一城市企业都用自来水。磨浆时加入水的作用一是可使大豆处于润滑状态,豆糊易于流出,二是冷却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防止大豆蛋白质变性作用;三是可以使蛋白质与水进行水合作用而呈胶体状态,便于大豆中的蛋白质等物质溶出。因此,磨浆时加水应均衡,并适当多加一点。不同的豆腐加工对豆浆的浓度要求也不相同,水的加量视浆的浓度要求而定,从加入于大豆4~12倍不等。通常1kg浸泡后的大豆,可加入2.8kg左右的水,100kg的大豆可磨成475kg左右的豆糊。
吸水后的大豆用磨浆机粉碎制备生豆浆的过程称为磨浆。在磨浆时要注意两点:磨浆时一定要边粉碎边加水,这样做不但可以使粉碎机消耗的功率大为减少,还可以防止大豆种皮过度粉碎引起的豆浆和豆渣过滤时分离困难的现象,一般磨浆时的加水量为干大豆的3~4倍;使用砂轮式磨浆机时,粉碎粒度是可调的,调整时必须保证粗细适度,粒度过大,则豆渣中的残留蛋白质含量增加,豆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下降,不但影响到豆腐得率,也可能影响到豆腐的品质,粒度过小,不但磨浆机能耗增加,易发热,而且过滤时豆浆和豆渣分离困难,豆渣的微小颗粒进入豆浆中影响豆浆及制品的口感。磨浆粒度在100目~200目为佳。
为增加豆浆的提取率,在大豆浸泡过程中可采取加入碱性物质的措施。碱性环境可以增加大豆蛋白和干物质的提取率,尤其夏季可以防止浸泡水变酸。但过多会增加浸泡损失并使风味变差。一般加入原料大豆0.3%~0.5%的*浸泡。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不需要增加额外的设备,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
煮浆前要按照需要加入不同比例的水将豆浆的浓度调整好,一般来说,加水量越多,豆浆浓度降低,豆腐的得率就越高,但如果豆浆浓度过低,凝胶网络的结构不够完善,凝固后的豆腐水分离析速度加快,黄浆水增多,豆腐中的糖分流失增加导致豆腐的得率反而下降。煮浆应控制温度在95~100,时间为7min以上。
盐卤又称为卤水,是海水制盐后的副产品,有固体和液体两个品种。用盐卤作凝固剂,蛋白质凝固速度快,蛋白质的网状结构容易收缩,制品持水性差,一般适合于制北豆腐、豆腐干、干豆腐等含水量比较低的产品。盐卤成分比较复杂,除主要成分氯化镁之外,还含有一定量的氯化钙、氯化钠、氯化钾等。且随产地、批次的不同,成分差异很大,所以在使用量上不能一概而论。大致范围在每100kg大豆需卤水(以固体计)2kg~5kg。盐卤过量豆制品有苦味。
点浆温度对豆腐的持水性和强度有一定的影响,相同的凝胶剂,点浆温度不同,制出豆腐的持水性和硬度也不同。正常的点浆温度,一般控制在70~85之间。较高的温度有利于钙桥或镁桥的形成,85以上的温度点浆时,豆腐的硬度强而持水性较差;低于60,即使勉强制成豆腐,质地极差,易碎散。
豆腐的成型主要包括破脑(又称上箱)、压制、出包和冷却等工序。其操作过程:蹲脑后,豆腐花下沉,黄浆水澄清。在扳浆后 2 min~3min,可插入竹滤器或虹吸管除去黄浆水。也可在竹滤器上加重物。以便于将60%的黄浆水除去。然后取榨板1块,上置2个木框,木框的高度为豆腐坯的厚度。再铺上一块疏布,并将豆腐脑装满1框后,把框外多余的布向内折,覆盖豆腐脑。然后取下1个木框再加上1块榨板,木框2个,如此反复装料。zui后用压榨机榨除多余的水分。 豆腐的成型时的注童事项:压榨前,应用清水或沸水将工具洗净;上榨时,应按照花的老嫩、抽水的程度、缸内上下层花的状况等因素,掌握和运用花嫩多上、花老少上、缸面花多上、缸底花少上的原则,包坯上榨的动作也要轻巧;压榨时,始压不能过大,以免堵塞排水通路;为避免微生物污染,应尽快降温和散发表面水分。
豆腐颜色发红常见于水豆腐和干豆腐这两个品种。主要原因是豆浆不熟引起,特别是使用敞口锅蒸汽煮浆时容易出现假开现象,当豆浆煮到80左右时zui容易出现假开,只凭豆浆的翻滚和没有浮沫并不能说明豆浆已煮好,只有温度计测温达到100左右,才算真正把豆浆煮沸。煮沸后还要保温5min~7min,使用敞口锅蒸汽煮浆时,通常需要反复几次的开起,锅内泡沫得经反复几次升降,使用消泡剂把锅内泡沫全部消除,测温应达到97~100,就不会出现豆腐发红。此外,还要做到:豆浆煮熟后不得往豆浆内添加生豆浆和生水;锅内浮沫做到消泡*;及时把豆浆放出或舀出,不在锅内长时间停留。 
豆腐的色暗,主要是豆腐表面缺乏光泽感。
有以下原因:
一是,原料变质或受高温刺激,或在保管过程中经过强制干燥处理;其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原料筛选处理的不净;浸泡方法不当或大豆吸收的水分不足;磨碎时磨口过紧或混入污物;豆浆浓度过高;煮浆方法不妥或豆浆煮好没有及时出锅等都会影响豆腐色泽发暗。
点脑老与嫩的问题有以下几种情况:以每个缸为单位,全缸豆腐脑都点老,全缸豆腐脑都点嫩或同一缸豆腐脑中有老又有嫩。前两种情况主要与下卤速度有关。下卤要快慢适宜,过快,脑易点老,过慢则点嫩。第三种情况就是点脑的技术出问题,如在同一缸豆腐脑中出现了老嫩不一的情况,还混有未凝固的豆浆,主要是点脑的翻浆动作不准,出现了转缸。点脑时应不断将豆浆翻动均匀,在即将成脑时,要减量、减速加入卤水,当浆全部形成凝胶后,方可停止加卤水。
南豆腐与北豆腐的生产原理、工艺过程及许多操作方法及工艺条件基本相似,但也有不同之处,主要概括为5个方面。 
(1)豆浆 生产南豆腐的豆浆较生产北豆腐时的豆浆浓度稍大,一般1kg大豆原料生产的豆浆为6 kg~7kg。而生产北豆腐时1kg原料大豆的豆浆量为9 kg~10kg。过滤时南豆腐的豆浆应采用更致密一些的滤布以保证南豆腐的细腻的口感。 
(2)凝固剂 南豆腐的凝固剂为石膏,其用量为1kg豆浆添加1g~7g。而北豆腐的凝固剂通常使用卤水,其用量为1kg豆浆添加15g~20g。 
(3)点脑 点脑时,南豆腐与北豆腐的温度控制有一定的差异。石膏的凝胶速度稍慢,所以冲浆温度稍高,应将豆浆温度控制在75~85,而卤水的凝胶速度较快,因此,多采用边加凝固剂边搅拌的方法,豆浆温度也应控制在70~80 
(4)蹲脑 因为南豆腐生产不需要加很大的压力脱水,所以,要求蹲脑时间要长,一般在30min以上。蹲脑时间短,会使豆腐结构脆弱,脱水快,保水力差,从而失去细嫩光亮特征,而变得粗硬;而蹲脑时间过长,会使凝固物温度降低,从而导致豆腐结合力差,不脱水,过嫩易碎,成型不稳定。这些都与南豆腐要求持水性高,不需排出很多水分有关。相反,北豆腐成型时要进行破脑后加压脱水,因此北豆腐的蹲脑时间可稍短一些,大约15 min~20min。 
(5)成型 南豆腐成型时不需要破脑,也不能加太大的压力。南豆腐要求含水量高,不能排除过多的水分,成型时用的豆腐包布应该用细布。北豆腐宜采用孔隙稍大的包布,这样压制时排水较畅通,豆腐表面易成“皮",在压制成型过程中应注意整形。南豆腐成品豆腐的含水率为90%左右,北豆腐为80%~85%。

收藏该商铺

登录 后再收藏

提示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对比框

产品对比 二维码 意见反馈

扫一扫访问手机商铺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