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厅收藏该商铺

您好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石家庄恒昌食品包装机械有限公司>技术文章>发酵过程无菌状况的检测

技术文章

发酵过程无菌状况的检测

阅读:317          发布时间:2022-11-14

发酵过程无菌状况的检测

发酵过程是否染菌应以无菌试验的结果作为依据进行判断。在发酵过程中,如何及早发现杂菌的污染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处理,是避免染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重要手段。

发酵过程无菌状况的检测

目前常用于检查是否染菌的无菌试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显微镜检查法(镜检法)

通常用革兰氏染色法对样品进行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根据生产菌与杂菌的特征进行区别,判断是否染菌。必要时,可进行芽孢染色和鞭毛染色。此法是检查杂菌简单、直接、常用的方法。

2.平板划线培养或斜面培养检查法

先将制备好的平板置于37C培养箱保温24h,检查无菌后将待测样品在无菌平板上划线,分别于37C、27℃进行培养,般在8h后即可观察,连续3次发现有异常菌落的出现,即可判断为染菌。有时为了提高检测灵敏度,也可将待检样品先置于37C培养6~8h,使杂菌迅速增殖后再划线培养。

噬菌体检查可采用双层平板培养法,底层同为肉汁琼脂培养基,上层减少琼脂用量。先将灭菌的底层培养基倒平板,待凝固后,将上层培养基熔解并保持40℃,接入生产菌作为指示菌和待测样品混合后迅速倒入底层平板上,置培养箱中12~20h保温培养,观察有无噬菌斑。

3.肉汤培养法

将待检样品接入经灭菌并经过检查无菌的葡萄糖酚红肉汤培养基(0.3%牛肉膏,0.5%葡萄糖,0.5%氯化钠,0.8%蛋白胨,0.4%酚红溶液,ph7.2)中,于37C和27C分别培养24h,观察颜色变化(连续3次由红色变为黄色或产生混浊,可定为染菌),并取样镜检。此法常用于检查培养基和无菌空气是否带菌,也可用于噬菌体检查,此时使用生产菌作为指示菌。

4.发酵过程的异常现象观察法

可根据发酵过程出现的异常现象,如溶解氧、ph、排气中的CO2含量以及微生物菌体的酶活力等的异常变化来检查发酵是否染菌。

特定的发酵过程具有定的溶解氧水平,而且在不同的发酵阶段,溶解氧的水平也不同,如果发酵过程中的溶解氧水平发生了异常变化,般就是发酵染菌的表现。污染杂菌按照对氧的需求可分为两类,即好氧菌和非好氧菌。当受到好氧杂菌污染时,溶解氧的变化是在短时间内下降,直至为零,且在较长时间内不能回升;当受到非好氧杂菌污染时,抑制生产菌的生长,降低溶解氧的消耗,使溶解氧升高。

对于特定的发酵过程,工艺确定后,排出气体中的CO2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染菌后,糖耗加快,CO2含量增加;被噬菌体感染后,糖耗降低,CO2的含量随之降低。因此,可以根据CO2的含量异常变化来判断染菌。

收藏该商铺

登录 后再收藏

提示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对比框

产品对比 二维码 意见反馈

扫一扫访问手机商铺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