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动态冰蓄冷系统采用制冷剂直接与水进行热交换,使水结成絮状冰晶;同时,生成和溶化过程不需二次热交换,由此大大提高了空调的能效。冰浆的孔隙远大于固态冰,且与回水直接进行热交换,负荷响应性能很好。
简要介绍
动态冰蓄冷技术大大提高了空调的能效,适用于建筑行业各种*空调系统及工艺用冷系统。动态冰蓄冷技术基本原理是利用夜间的低谷电力制冰、储冰,在白天用电高峰期停止运行空调机组,使用冰块释放冷量。目前,动态冰蓄冷技术在日本、美国、加拿大、欧盟等发达国家正在成为蓄冷空调的主流技术。空调压缩机组在夜间电网供电富余的情况下运行制冰并储存,在白天电网供电紧张的情况下,停止运行,空调系统利用夜间机组所制的冰作为冷源,提供给需要供冷的场所。移峰填谷,既缓解电网供电紧张,又利用夜间廉价电费,节省空调制冷机组的整体运行成本。
技术背景
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和亚热带,每年空调使用时间较长,在南方地区甚至可达8个月。夏季高温时段空调用电负荷,特别是大型*空调、区域供冷和地铁空调等空调负荷集中,是造成城市电力负荷峰谷差的主要原因,而冰蓄冷空调是实现用户侧调峰的有效技术之一。目前我国已有的蓄冰空调工程设备70%以上来自国外,且99%都属于静态蓄冰技术,主要包括盘管制冰、冰球制冰等传统静态制冰方式,其体积大、运行成本高、制冰效率低,平均制冷量只有空调工况制冷量的50%。
采用制冷剂直接与水进行热交换,使水结成絮状冰晶;同时,生成和溶化过程不需二次热交换,由此大大提高了空调的能效。冰浆的孔隙远大于固态冰,且与回水直接进行热交换,负荷响应性能很好。
简要介绍
动态冰蓄冷技术大大提高了空调的能效,适用于建筑行业各种*空调系统及工艺用冷系统。动态冰蓄冷技术基本原理是利用夜间的低谷电力制冰、储冰,在白天用电高峰期停止运行空调机组,使用冰块释放冷量。目前,动态冰蓄冷技术在日本、美国、加拿大、欧盟等发达国家正在成为蓄冷空调的主流技术。空调压缩机组在夜间电网供电富余的情况下运行制冰并储存,在白天电网供电紧张的情况下,停止运行,空调系统利用夜间机组所制的冰作为冷源,提供给需要供冷的场所。移峰填谷,既缓解电网供电紧张,又利用夜间廉价电费,节省空调制冷机组的整体运行成本。
技术背景
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和亚热带,每年空调使用时间较长,在南方地区甚至可达8个月。夏季高温时段空调用电负荷,特别是大型*空调、区域供冷和地铁空调等空调负荷集中,是造成城市电力负荷峰谷差的主要原因,而冰蓄冷空调是实现用户侧调峰的有效技术之一。目前我国已有的蓄冰空调工程设备70%以上来自国外,且99%都属于静态蓄冰技术,主要包括盘管制冰、冰球制冰等传统静态制冰方式,其体积大、运行成本高、制冰效率低,平均制冷量只有空调工况制冷量的50%。
动态冰蓄冷原理
1)过冷却水稳定生成技术。过冷却水生成技术是冰浆冷却及蓄冷技术的核心。过冷却水是冰浆生成的基础,只有稳定生成过冷却水,才可以通过促晶等技术生成冰浆;
2)超声波促晶技术。在生成过冷水后,只有通过促晶才能使过冷水快速生成冰浆,这就需要促晶技术。目前,上采用的技术有超声波促晶、电动阀促晶以及其他一些促晶技术;
3)冰晶传播阻断技术。
工艺流程
动态冰蓄冷技术可应用于新建系统以及既有系统的节能改造。新建系统需要根据冷量输送需求进行全新设计,其它过程相同,包括根据制冷机组的额定功率搭配制冰机组;根据负荷情况合理配置蓄冰槽,并根据应用场合配置不同的控制系统。
推广前景
2011年全国高峰用电负荷约为7.86亿kW,其中空调负荷占高峰负荷的30%,全国现有大型*空调约250万套,预计未来5年在全国推广5%,约12.5万套空调可使用采用动态冰蓄冷技术,全年转移峰时电量约52亿kWh,减少电厂装机容量1180万kW,减排能力约400万tCO2,节能潜力较大。
的经济价值
在空调工况下,制冷量相同与空调机组相比,压缩冷凝机组、冷却塔系统、蒸发器的的总成本相差不大,而仅须增加一个蓄冰池,蓄冰池可采用土建方式或钢架结构,附带保温层,但成本较低。
举例:在夜间不用空调的场所,如办公楼,白天使用空调时间设定为10小时,夜间低谷电时间设定为8小时,空调机组的制冷量设定为550kw。如果替换成一套空调工况下制冷量为550kw的,其运行电耗为130kw;该系统在制冰工况下的制冷量约为300kw,运行电耗115kw,每天运行8小时制冰模式,产冰量约为17吨,相当于3小时的空调制冷量,其余7小时可用动态冰蓄冷系统作为*空调主机使用。按照电费峰值1元谷值0.3元计算,节省成本如下式:
1元/kw*h×130kw×3h-0.3元/kw*h×115 kw×8=114元/天=41610元/年
而建造一个储存17吨冰的蓄冰池,按照L4000×W3000×H3000mm的尺寸(36立方米)的蓄冰池,土建类仅需2-4万,钢架类仅需5-8万即可。因此将*空调机组替换成多两年内收回成本,从第三年开始,每1千瓦安装制冷量每年可节省约41610÷365=75.6元人民币。原理
1)过冷却水稳定生成技术。过冷却水生成技术是冰浆冷却及蓄冷技术的核心。过冷却水是冰浆生成的基础,只有稳定生成过冷却水,才可以通过促晶等技术生成冰浆;
2)超声波促晶技术。在生成过冷水后,只有通过促晶才能使过冷水快速生成冰浆,这就需要促晶技术。目前,上采用的技术有超声波促晶、电动阀促晶以及其他一些促晶技术;
3)冰晶传播阻断技术。
工艺流程
动态冰蓄冷技术可应用于新建系统以及既有系统的节能改造。新建系统需要根据冷量输送需求进行全新设计,其它过程相同,包括根据制冷机组的额定功率搭配制冰机组;根据负荷情况合理配置蓄冰槽,并根据应用场合配置不同的控制系统。
推广前景
2011年全国高峰用电负荷约为7.86亿kW,其中空调负荷占高峰负荷的30%,全国现有大型*空调约250万套,预计未来5年在全国推广5%,约12.5万套空调可使用采用动态冰蓄冷技术,全年转移峰时电量约52亿kWh,减少电厂装机容量1180万kW,减排能力约400万tCO2,节能潜力较大。
的经济价值
在空调工况下,制冷量相同与空调机组相比,压缩冷凝机组、冷却塔系统、蒸发器的的总成本相差不大,而仅须增加一个蓄冰池,蓄冰池可采用土建方式或钢架结构,附带保温层,但成本较低。
举例:在夜间不用空调的场所,如办公楼,白天使用空调时间设定为10小时,夜间低谷电时间设定为8小时,空调机组的制冷量设定为550kw。如果替换成一套空调工况下制冷量为550kw的其运行电耗为130kw;该系统在制冰工况下的制冷量约为300kw,运行电耗115kw,每天运行8小时制冰模式,产冰量约为17吨,相当于3小时的空调制冷量,其余7小时可用作为*空调主机使用。按照电费峰值1元谷值0.3元计算,节省成本如下式:
1元/kw*h×130kw×3h-0.3元/kw*h×115 kw×8=114元/天=41610元/年
而建造一个储存17吨冰的蓄冰池,按照L4000×W3000×H3000mm的尺寸(36立方米)的蓄冰池,土建类仅需2-4万,钢架类仅需5-8万即可。因此将*空调机组替换成多两年内收回成本,从第三年开始,每1千瓦安装制冷量每年可节省约41610÷365=75.6元人民币。
动态冰蓄冷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