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对环保问题的重视,zui近几年世界各国在相关法规上的变化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快,对于出口型企业来说,熟知这些法规是避免出现相关问题的基本要求。然而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法规使他们难以及时掌握,造成了在生产等方面的管控难度加大,如何掌握这些信息,又能针对这些法规对生产等环节作出有效的管控就成为企业面临的课题。就此话题,必维检验集团电子电器分析中国区云大陆将为大家解读的相关法规,并对企业如何应对提出了一整套解决方案。

    记者:现在以欧盟为首的一些地区和国家正在强化产品的环保和安全要求,特别是在有害化学物质方面,新要求层出不穷。针对此有何的信息?
   
    云大陆:在欧盟REACH(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法规方面,2008年10月28日,欧洲化学品管理局已经批准了15种物质进入候选清单。同时要求:
   
    对于物品,从2008年10月28日以后,欧盟和欧洲经济区的物品供应商如果提供含有超过0.1%浓度的在候选清单中的物质,则在收到消费者问询要求的45天内,必须提供足够的有用的信息给其客户,信息必须确认物品的zui小安全使用信息,包括涉及物质的名称。从2011年6月1日以后,欧盟和欧盟经济区的物品生产者或者进口商,当其物品中含有候选清单中的物质应当向ECHA(欧洲化学品管理局)通报。如果涉及物质含量大于0.1%,而且其在生产或进口物品中的量超过每年每个公司1吨,则要求通报。

    对单一物质,从2008年10月28日开始,欧盟和欧洲经济区的单一物质供应商如果其物质是在候选清单中的则应当向客户提供安全数据表。
   
    对混合物制剂,从2008年10月28日开始,欧盟和欧洲经济区对于没有根据1999/45/EC指令被归类为危险品的制剂(物质混合物)供应商,如果制剂中含有至少一种物质是在SVHC候选清单中,并且其浓度对于非气态制剂超过0.1%、对于气态制剂超过0.2%,则应当根据收件人的要求提供安全数据表。
   
    在产品范围方面,欧盟可能会将RoHS(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指令)的产品范围与WEEE(电子电气产品的废弃物的指令)的范围分开考虑,会增加一些电子电器产品,将把第8类的医疗设备和第9类的监控和控制仪表及备件尽快增加进入范围之内,并提供更清晰的定义:如“投放市场”、“固定装置”和“备件”。对于新的增加禁用物质,现在有46种,会参考REACH的风险评估和高度关注物质的清单来评估,目前正在进入实质性评估阶段的物质为:TBBPA(四溴双酚-A),HBCDD(六溴环十二烷),DEH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乙酯),BB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和D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另外还会继续加强豁免评审机制,有可能还会加入生态设计的考核指标。按照计划zui早2008年12月3日我们可以看到草稿,预期2012年实施。

    记者:对于用能产品的欧盟环保设计的要求正在展开,同时其框架等已经形成,涉及产品将扩展到所有消费产品,包括纺织品和玩具等。一旦产品被列入目录中,则意味着该产品的CE型式认可必须包含EuP(耗能产品环保设计指令)的符合性要求。现在,又正逢性的金融危机,企业应该怎么办?有什么好的方法,既能使企业满足各种法规要求,又能有效控制成本,还能在其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创造更好的产品生产模式?
   
    云大陆: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形势,企业的压力肯定会越来越大,而且涉及的要求来自各个方面。因此,企业应该建立一套新的管控方式,将所有法规要求纳入到一个系统、一个平台中加以管控。比如可以实施WBS(WorkBreakdownSystem工作分解系统),将各种法规要求所涉及的点进行分解,将相同的部分进行融合。例如,EuP的应对涉及的方面有:产品设计、供应链管理、生产、运输、分发、销售、使用和废弃产品的回收再利用体系;而RoHS应对涉及的方面主要有:材料的选择和设计、供应链管理、生产过程污染物的控制;WEEE应对涉及的方面主要则是:产品设计、废弃产品的回收和再利用体系等;REACH主要涉及供应链的管理。因此,我们可以把相同的涉及方面进行横向融合,并加以整合,这样就可以建立一个整合的控制系统,实现压缩管理链、提高管控效率、整合体系的目的。在整合的体系工具方面,我推荐使用IECQC080000。

   建立了整合的体系后,接下去的工作就是对每一条横向的控制链进行分解,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管控方案进行分类管理。例如,在材料中,我们要控制高度关注物质,就应该引入产品线管理,包括对产品的分类、对材料的评价和分级、对物质控制的分级和分阶段、对监管项目的分级,通过细分将范围缩小、目标集中。企业的设计人员必须充分了解各个产品、各个不同国家的各种法规要求,找到合理的配方,使产品符合各种法规的要求。可以看到,各国的法规要求都是非常复杂的,我们需要不断跟进,找到材料配方中可能引发问题的化学物质,对症下药,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有的材料是危险的,需要注意,有的是安全材料,根本不用作任何监控。因此,应该先确定哪些材料需要监控,再对材料进行分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