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NEIDER(施耐德)MODICON AS-B840-108
SCHNEIDER(施耐德)MODICON AS-B840-108
19世纪
1836年:施耐德兄弟接管当时正处于困境的Creusot铸造厂(71),两年后他们成立了Schneider & Cie。[1]
1891年:已成为专业武器制造商的施耐德开始进军当时新兴的电力市场,对自身进行了改革创新。
20世纪前50年
1919年:通过欧洲工业和金融联盟(EIFU),施耐德在德国和东欧建立了基地。在随后的几年里,施耐德与当时主要的电气集团西屋(
Westinghouse)进行结盟,从而拓展了自己的业务范围,使其扩大到发电站、电气设备和电力机车的生产制造。[1]
战后:施耐德逐渐停止武器制造,转向建筑、钢铁和电力行业。为了实现公司业务的多样化以及打开新的市场,施耐德进行了整体的结构重
组。[1]
20世纪后期
1981-1997年:施耐德电气抛开一些非战略活动,继续将重点放在电力工业上。为了贯彻实施这项战略,施耐德进行了几次战略并购:TE电
器、实快电力和梅兰日兰分别于1988年、1991年和1992成为施耐德电气集团的成员。[1]
1999年:通过并购欧洲配电业第二大*Lexel,施耐德在超终端领域取得了巨大发展。1999年5月,集团改名为施耐德电气,更加明确地强
调了公司专业致力于电气领域。改名之后的施耐德电气采取加速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战略。[1]
2000-2009年:随着自身结构的发展和公司合并政策的贯彻,施耐德电气在新的市场细分中进行了自身定位,这些市场细分包括:人机对话
不间断电源(UPS)、运动控制、声音数据图像系统、传感技术、建筑自动化和安全(如Digital、Crouzet、Clipsal、MGE不间断电源系统
TAC、Kavlico、Andover控制等)等。[1]
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编辑
自1987年在天津成立*家合资厂,施耐德电气在中国已经走过25年的历程。
1987年,施耐德集团在中国的*个合资公司——天津梅兰日兰有限公司[2] 正式营业
1992年,施耐德集团全额收购法国梅兰日兰公司,并于次年调整在天津梅兰日兰有限公司中所持股份,以50.1% 实现控股。[1]
1995年,[1] 施耐德集团将原设香港的东北亚总部迁至北京,提升中国在亚洲市场的战略地位。施耐德电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SECI
成立,在中国的*轮大规模投资开始,同年成立了上海施耐德工业控制有限公司(SSIC)上海施耐德配电电器有限公司(SSPA),上海
施耐德低压终端电器有限公司(SSLVTA),施耐德(广州)母线有限公司(SBG)。
圣企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主营气动元件、液压元件、换油设备、传动设备、工业器材等,如MGM刹车电机,stm减速机,意大利CEME电磁阀,
美国TOL-O-MATIC无杆气缸,中国台湾新鸿HYDROMAX定量齿轮泵,中国台湾Twoway充液阀,美国deublin旋转接头,东峰比例阀,日本SHIMADZU齿轮泵
New Era电磁阀,nihon speed齿轮泵,日本东洋计器Toyokeiki,澳洲玛乐macnaught油脂泵等。
特别说明:【我们发布在上的产品图片、价格、产品属性,参数等资料,非与原产品一一对应,仅供参考,我们将根据您时提
供的型号做出报价(价格、货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