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环保的工作目标规定,该院废水必须限期进行综合治理。
据现场勘测及环保监测部门提供的有关数据,综合我公司多年来在治理各种工业及生活污水的过程中所总结的经验分析:该院在工作过程中所排放的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BOD、SS、挥发酚、大肠杆菌,采用物理法和生化法相结合的处理方案可确保达标。该方案综合考虑了处理工艺的经济性、科学性,可行性,可靠性。具有低能耗、易操作,占地面积小等特点。 口腔医院污水处理设备
(二)工艺设计依据
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4、地面水环保标准GB3838-2002的3类水系
(三)工艺设计原则
1、选择科学的、可行的、可靠的污水处理工艺
2、尽可能选用性能可靠、稳定性好、运行费用低;管理维修方便的设备
(四)设计范围
本工艺设计范围为接入污水处理设施格栅井开始,至净化水排放为止的污水处理管道、土建、电控及成套设备专业设计。
二、基础资料
医院的废水主要为科研的废水和生活污水。每日的排放量为20m3/d,该厂提供约50m2面积建污水处理设施,以及有关水质指标。
(一)设计处理水量、水质
1、处理水量
根据厂方所提供的水量为20m3/d,取不利系数a=1.2
设计处理能力:Q=20m3/d×1.2/8=1.8m3/h
2、设计进出水水质
1)设计近水水质:根据厂方提供的数据如下:
PH=6~9 COD=462mg/L
挥发酚=0.102 mg/L BOD≤156 mg/L
大肠杆菌=10000个/L SS=220 mg/L
2)设计出水水质:
医院废水经市政管网,排入汉江。根据受纳水体环境功能区分,处理后水质需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排放标准,其具体参数如下:
PH=6~9 COD≤100mg/L 挥发酚≤0.5mg/L
BOD≤20 mg/L 大肠杆菌≤500个/L
SS≤70 mg/L 总余氯≤0.5 mg/L
三、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一)工艺流程方框图
污水
格栅
预嚗 调节池
曝气
嚗气泵 接触氧化池
剩余污泥
斜板沉淀池 污泥池
接触消毒池
排放
工艺流程方框图
(二)口腔医院污水处理设备工艺流程说明
废水流经格栅除去水中大的废渣杂质,进入调节池均匀调节水质水量,并除去部分杂质及悬浮物质,然后进入接触氧化池以降低废水中的BOD、COD等,接触池中的混合液在斜板沉淀池除去因活性污泥新成代谢而脱落的生物膜,澄清后流入消毒池,消毒后即可排放。图中的斜板沉淀池中沉淀污泥一部分以回流形式返回接触氧化池,起再补充作用,另一部分作为剩余污泥排放。
四、工艺流程组成原理
①格栅井
除去废水中的漂浮物和大的废渣及杂质
栅宽 B=S(n-1)+bn=0.98m
②调节池
由于医院废水的日排放量为20 m3/d,比较小,如果水量有少量的变化就会影响整个流程,因此设立一个调节池,调节流并还可除去部分杂质及悬浮物质。
设停留时间为4小时,则调节池V=2×Q=8M3
③接触氧化池
属*混合型生化法,曝气方式采用射流曝气,运行曝气一段时间后停曝一段时间,停曝时呈缺、厌氧状态,同时发生反硝化作用,抑制丝状菌生长,由此控制活性污泥法的污泥膨胀,是活性污泥法的发展。控制进水PH≥6.5。该工艺主要优点有:工艺简单,占地面积小,节省费用;可控制丝状菌生长繁殖,不易发生污泥膨胀;无需增加化学药品和设备就可同时除磷脱氮;运行灵活方便且耐冲击负荷;采用射流曝气技术代替常规鼓风曝气技术,避免噪声污染,同时提高氧的转移效率。该系统配有大阻力布水系统或纤维球曝气器.
SBR反应池为一体化钢结构设备,型号:SBR--2
设计尺寸:φ3M×4M
④斜板沉淀池
用于嚗气池后,处理嚗气过程中所产生的悬浮物质及废水中本身所含有的悬浮物质
设计尺寸:2.0×1.0×3M3
⑤消毒池
本工艺的终端处理,保证出水水质达标。工艺中设计接触时间为2小时,则消毒池的体积为2×Q=4M3。
⑥污泥虑池
污泥滤池又名污泥干化床,污泥滤池建在调节池上面,滤液排
至调节池进行综合循环处理,污泥滤池截流的污泥外运处理。
当出现污水水质恶化,污泥指标突然提高的情况时,为保证处理系统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及出水水质,设置循环处理系统。必要时可启动此系统。
五、主要建构筑物及设备
1、玻璃转子流量计一个
Q=10m3/h t=25℃
2、格栅井
格栅采用双层不锈钢丝网,规格4目/英寸。废水通过格栅的流速为0.8m/s。格栅井外形尺寸:L×B×H=1.5×1×(1-1.2)=1.5m
3、斜板沉淀池
沉淀池在重力作用下将重于水的悬浮物分离出来,水由池下部进水,上部出水,沉淀时间为30min,水平流速5mm/s,斜板间净距一般采用80mm,斜板区上部取水深1.0m,斜板区底部缓冲层高度取0.8m。
4、调节池
主要进行水质水量均匀调节,保证生化系统水质、水量稳定。由于该厂生产外排废水主要集中在白天排放,调节池按水力停留时间HRT=4h设计。调节池设旁通管,以备检修时用。调节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防止池内沉淀,且能起到预曝气作用,在池中没空气管,气水比0.5:1。
5、SBR池一座(非标)
生化处理器,采用SBR技术,即接触氧化间歇性污泥法技术,该池集均化、生物氧化、二次沉淀等功能于一体,无污泥回流系统,采用射流曝气技术,该工艺主要优点有:工艺简单,占地面积小,节省费用;可控制丝状菌生长繁殖,不易发生污泥膨胀;不需增加化学药品和设备就可同时除磷脱氮;运行灵活方便且耐冲击负荷。采用水下曝气,同时提高氧的转移率。
生化处理器配备射流机二台(一用一备)
θ=65m3/h H=20m,射流曝气器8个。 外形尺寸: φ2.6M×4M
6、污泥池
污泥物采用自然干化,地上式砖混结构上清液回流调水池中。
污泥池V有=5.6m3;外形尺寸: 2000×2000×1500 mm
7、抗堵塞潜水排污泵水泵二台(一用一备)
抗堵塞潜水排污泵 40WQ7-15-1. 5
8、柱塞式水泵二台(一用一备)
Q=65 m3/h H=20m
六、电器与控制
废水处理系统电控装置采用集中控制,主要以控制调节池中水泵、SBR氧化池中射流泵、水射器。沉淀池定期排泥,在控制柜面板上设自动——手动转换开关,必要时(如维修)可切换为手动控制。
调节池中水泵用自动控制,设水位上限和下限。当高水位时,水泵自动启动,低水位时水泵自动关闭。射流泵采用电磁定时钟控制。
各路电器都处于过载或断路状态保护。
七、废水处理设施布置
主体设计示意图,根据基地总平面情况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着重工艺流畅性、污泥出路对环境影响,保养维修等方面出发。废水调节池置于地表以下,便于利用自流。
八、环境影响分析
1、设备采用钢结构,环氧煤沥清防腐,保证设备本体耐腐寿命,以防止二次污染。
2、采用射流曝气技术代替常规鼓风曝气技术,避免曝声污染。
3、污泥池中的污泥通过好氧消化后,定期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周期为6个月。
九、生产班制与人员安排
废水处理设施采用三班连续运转,由于处理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只需兼职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据环保部分要求,废水站运行需配备一名化验人员,做好水质分析报告,并整理好档案。
十、方案特点
1、废水处理系统工艺成熟,保证出水效果稳定、良好。并采用液位控制,劳动强度低。
2、通过对二沉池表面负荷、有效浓度和污泥斗倾角等设计参数合理选择,从而提高了固液分离效果。
3、采用悬浮型新型填料,不易堵塞,投加、更换方便,使用寿命长。
4、二沉池污泥大量回流,剩余污泥量很少。并充分考虑可能造成二次污染的因素,加以防治。
5、对水质、水量变化作充分考虑,并采用旁通措施,以备就急使用。
6、通过设计接触氧化法工艺,提高了有机物的去除率,确保废水处理达标排放。
7、设施采用钢结构,厚浆型环氧煤沥清防腐,使用寿命长,维修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