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您所在的位置:食品机械设备网>技术首页>话题讨论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冷链基础设施建设“热”需正确看待

来源:   2012年08月30日 09:19   865
  Foodjx导读: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冷链市场的需求,冷库、配送中心等冷链基础设施的建设持续升温。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业内可以明显感受到此种形势的加速发展。这种热态在延续到2011年之后有所趋于平稳,无论是冷链市场投资者还是圈内企业,在对待冷链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开始冷静和理性。
  
  不过,令笔者感到些许惊讶的事,进入2012年以来,这种基础设施全面建设的现象又开始出现回热升温的苗头。例如,先是邢台地区已开始打造仓储量8万吨、年吞吐量240万吨的华北地区zui大的冷链物流基地,计划2013年完工;紧接着贵州省物资集团“牛郎关冷链项目”投资2亿元,建设10万吨级现代冷库,项目计划2015年完成;于此同时,南昌北部湾港务集团打造的西南地区zui大冷链物流基地也已破土动工……
  
  意义值得肯定
  
  自国家发改委发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之后,各地区已经先后吹响了发展冷链物流的号角。同时在经过这几年的艰难起步之后,国内冷链市场逐渐趋向成熟和稳定,构建一体化冷链物流供应链也已提上日程。
  
  2012年已经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距离《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的到2015年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提高到20%、30%、36%以上,推动全社会通过改造、扩建和新建,增加冷库库容1000万吨的发展目标只剩下将近3年时间。
  
  因此,无论是从加快冷链供应链体系建设,还是响应国家政策目标的角度而言,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都有值得肯定的意义。
  
  有业内专家指出,加紧建设和投资开发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已是当务之急。他认为,现在应该不断普及卓有成效的全国性冷藏供应链配送网络系统,建立和完善现代流通网络,降低流通交易费用和损耗,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农超对接,逐步完善冷链系统,提升利润水平,减少相应损耗,进而间接推动配送产品产值的提升,促进冷链物流产业升级。
  
  建设热但不可“头脑热”
  
  “虽然目前全国很多地方都在开展冷链物流基地等建设,但是在建设的时候,还是要理清头脑,摆正动机,找准定位。”一位冷链业内人士告诉笔者。
  
  这番话不无道理,因为从这几年一些企业投资冷库、投建冷链基地的案例来看,的确有些企业“动机不纯”。近年来,各地区政府部门为加快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例如在土地审批、园区用电、企业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以此吸引企业关注。但是,有些企业却利用投建冷库和冷链园区的“幌子”,骗取政府支持,拿到优惠政策后却去开发房地产,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
  
  于此同时,冷链基地建设的盲目性也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因为在一些农产品生产加工的地区,像冷库、冷链基地的扎堆建设就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以福建为例,近两年由于福州地区板栗、香蕉等果蔬的盛产,导致冷库等冷藏设施的严重不足,为促进福州农产品大规模流通,当地企业先后“一窝蜂”的建设了大片冷藏库、保鲜库。但是后来由于冷库容量的激增,却又造成了“空库”现象的严重。到了2011年秋冬季节,福州苹果各县市总存量达不到仓储量的75%,造成很多库位空闲。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食品机械设备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www.foodjx.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食品机械设备网www.foodjx.com)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