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搜索右侧

今日热点

更多+

推荐专题

更多+

推荐展会

更多+

企业直播

更多+

实现虾青素一系列领域突破 提取生产线助推产业发展

2019-03-12 09:49:21 来源:中国食品机械设备网 编辑:Mary 阅读量:27856

  【中国食品机械设备网 名企在线】虾仁是一种高蛋白食品,味道鲜美,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潜力。目前,不少加工厂都将鲜虾制成虾仁销售,而所剩下的下脚料,会作为废弃物丢掉。这样既污染环境,又造成极大的浪费。
 
  为此,有企业将下脚料(即鲜虾加工成虾仁后,剩下的虾头、虾壳、虾脚及虾体液),因此,将加工鲜虾后的下脚料进行综合利用,尤其是在鲜虾加工下脚料中提取虾青素。
 
  根据《2018年及中国虾青素行业发展现状报告书》显示,中国正在成为虾青素领域的增长引擎,市场份额有望超过日本成为。有业内人士认为,虾青素是个非常特殊的产品,是类胡萝卜素的一种,为一种较强的天然抗氧化剂。虾青素本身很容易被氧化,必须配套高标准、高技术含量的生产和加工条件,配有完善的虾青素加工提取设备等,才能保证产品品质。
 
  我们知道,虾青素主要是从虾蟹外壳、牡蛎、鲑鱼及藻类、真菌中提取的红色类胡萝卜素。由于缺乏相关酶系,这些提取来源虾青素并非全是自身合成,而是通过摄食含虾青素的藻类或微生物,能把摄取的类胡萝卜素转化为虾青素。其中,获取方法主要有利用虾壳提取虾青素和通过甲壳素生产废水提取虾青素两种。此外,20世纪初,科学家们又发现了虾青素另一个更好的来源——雨生红球藻。
 
  我国早在2003年已经有虾青素(雨生红球藻)的人工养殖,提纯虾青素作为原材料销往欧美国家。但是,由于技术难度高及受藻种或菌种本身问题等诸多的限制,在深加工方面的科研与应用几乎是空白。同时使天然虾青素的产量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笔者获悉,某企业拥有全自主知识产权全自动的虾青素提取生产线,同时引进食品检测仪器,并建立了4个创新平台和工程研究中心等。这些都为保证虾青素提取产品品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该企业实现了我国雨生红球藻虾青素行业内的一系列领域的突破发展。据了解,2018年,荷兰DSM、中国威海利达生物科技、日本KLChemical这前三大生产商虾青素总产量份额超过82%。
 
  笔者了解到,雨生红球藻(虾青素)因其强大的抗氧化能力被科学界称为抗氧化剂,俨然一副第四代保健品原材料。受下游水产饲料行业的影响,虾青素消费量将持续增长。根据有关数据显示,虾青素产量将从2019年的1500多吨增加至2024年的2260吨以上。而2024年,虾青素产值将接近3.3亿美元,而中国虾青素产值将达到近2亿美元。
 
  毋庸置疑,中国市场虾青素供不应求,虾青素产量不断增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虾青素加工设备得到推广应用,比如磨浆机、分离机、萃取仪、反应釜以及提取设备等。据工作人员介绍,需要利用磨浆机把虾青素来源粉碎并磨成浆,以转速为每分钟至少2500的离心分离,得到料体液和料渣备用。之后通过分离设备得到含有虾青素与蛋白质呈结合状态的上清液。
 
  值得注意的是,虾青素的提取需要将料体液和上清液进行混合,再通过上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仪,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对某些特殊天然产物具有特殊溶解作用,将混合液物质进行分离,得到复合虾青素萃取物。相比其它萃取仪器,由于混合溶液压力下降,使得CO2与萃取物迅速成为两相(气液分离)而立即分开,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仪不仅萃取效率高而且能耗较少,为企业节约成本。
 
  总的来说,在大健康产业下,人们对营养、健康类的产品需求增加,而虾青素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备受消费市场青睐。相信国内虾青素提取技术的突破发展,以及相关虾青素加工设备的应用,定能满足消费者市场的需求。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食品机械设备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食品机械设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联系电话:0571-87759655;邮箱:804074602@qq.com

产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