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搜索右侧

今日热点

更多+

推荐专题

更多+

推荐展会

更多+

企业直播

更多+

《保健食品中低聚木糖的测定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团标征求意见

2021-10-18 08:47:32 来源:仪表网 阅读量:8316

  由广东省食品药品审评认证技术协会促进,组织多家相关企业及科研单位共同参与起草的《保健食品中低聚木糖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团体标准已完成征求意见稿,为保证团体标准的科学性、严谨性和适用性,现公开征求意见。
 
  低聚木糖又称木寡糖,是由 2-7 个木糖分子以β-1,4 糖苷键结合而成的功 能性聚合糖。与通常人们所用的大豆低聚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等相比具有独特的优 势,它可以选择性地促进肠道双歧杆菌的增殖活性。其双歧因子功能是其它聚合糖类的 10-20 倍。研究表明,低聚木糖具有独特的性能,低聚木糖很难为人体消化酶所分解。用唾 液、胃液、胰液和小肠酶液进行的消化实验表明:各种消化液几乎都不能分解低聚木糖,它 的能量值几乎为零,既不影响血糖浓度,也不增加血糖中胰岛素水平,并且不会形成脂肪沉 积,故可在低能量食品中发挥作用,最大限度地满足了那些喜爱甜品而又担心糖尿病和肥胖 的人的要求,因此糖尿病人、肥胖病人和低血糖病人均可放心食用。
 
  据研究,低聚木糖具有减少有毒发酵产物及有害细菌酶的产生、抑制病原菌和腹泻、防 止便秘、保护肝脏功能、降压降脂、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癌等作用。
 
  低聚木糖也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在医药保健品、乳制品、食品、饲料等领域中得到 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在保健品测定低聚木糖国家或者保健品行业暂未形成统一的标准。目前 据了解到的情况是有条件的企业或检测机构测定低聚木糖都是参照饲料添加剂 GB/T 23747-2009 或者一些保健食品检测的书籍,甚至是一些文献,但这些方法或多或少存在着 一些不足,例如:适用范围不合适、仪器平衡时间长、实际检测过程干扰大、成本高(标物、 色谱柱),故我们亟待开发出一个原理合理、范围合适、操作保健品中测定较为简单、干扰 少、成本低仪器上机时长较短的方法来填补保健品中低聚木糖的测定。同时也进一步为保健 品标准的制定、维护消费者权益和食品市场监管提供技术依据。
 
  本标准起草单位为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无限极(中 国)有限公司、汤臣倍健股份有限公司、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汇标检测技 术中心、清远市林中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由广东省食品药品评审认证技术协会归口。
 
  本标准内容主要 10 个部分: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原理、试剂和材料、 仪器和设备、分析步骤、结果计算、精密度、检出限。
 
  本标准规定了保健食品中低聚木糖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测定方法,本方法适用于 保健食品片剂、固体饮料、口服液中低聚木糖含量的测定。
 
  方法原理:
 
  试样中的低聚木糖经酸高温水解后,样液经 PMP 衍生,三氯甲烷净化后,以 C18反相色谱柱分离,液相 色谱-紫外检测器测定,外标法定量。
 
  仪器和设备:
 
  1、高效液相色谱仪:带紫外检测器。2、电子分析天平:精度为 0.00001g。3、超声提取仪。4、离心机。5、恒温水浴锅。6、旋涡混合器。
 
  测定条件:
 
  参考色谱条件如下:1:C18色谱柱:4. 6 mm×250 mm,粒径 5 μm 或等效;2:流动相:0.02 mol/L 乙酸铵-乙腈(76:24);3:流速:1.0mL/min;4:柱温:30 ℃;5:检测波长:250 nm;6:进样量:2μL。
 
  测定:
 
  将衍生化后的混合标准工作溶液和试液分别进样,以标准系列溶液峰面积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 标准曲线,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外标法定量。根据工作曲线得到试样溶液中木糖的浓度。
 
  检出限:
 
  本方法中,当取样量为1g,定容体积为50mL,稀释倍数为10时,低聚木糖检出限为0.05g/100g。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食品机械设备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食品机械设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联系电话:0571-87759655;邮箱:804074602@qq.com

产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