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搜索右侧

今日热点

更多+

推荐专题

更多+

推荐展会

更多+

企业直播

更多+

面对退役潮 锂电池回收线上研讨会帮你踩“得分点”了!

2022-06-22 15:00:57 来源:环保在线 阅读量:7348

  “双碳”大背景下,清洁能源发展在前,储能产业发展在后,都离不开动力电池的支撑,尤其是目前产业链较为成熟的锂电池。不过,如果解决不好全生命周期的“绿色”问题,锂电池市场也仍面临“滑铁卢”的危机。
 
  从设计到制造,再到应用和回收,显然锂电池产业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一定要迈过的坎就是锂电池回收。
 
  诚然,很多人都知道,锂电池规范化拆解远不如说得那么简单,并且其实有很高的技术门槛。精细化分类拆解、提高分离效率、实现有价元素高质高量回收、同时避免造成二次污染,这些要求和标准越来越规范和严格。
 
  这就是锂电池回收线上研讨会选题的初衷——

  主题:新《固体法》实施背景下锂离子动力电池环境管理和技术规范要求解读
 
  邓 毅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 综合业务部政策研究室主任
 
  首先,当然是要对行业标准和监管政策了然于心。 据邓毅主任介绍,我国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依然巨大,而综合利用率仍然不高,且新业态固体废物问题日益突出,行业机遇和挑战并存。在此背景下,新固废法历时10个月终落地,完善了重要制度。
 
  污染担责,生产者责任延伸,全过程监管等新变化,邓毅主任都一一进行了解读,随后就废动力锂电池回收利用的背景、行业现状、资源价值、拆解过程的环境风险,《废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1186-2021)等内容进行了梳理,同时提出了几点建议。
 
  还在一头雾水,没抓到要点的小伙伴,可不要错过啦。

  主题:退役锂离子电池回收与材料化利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徐盛明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  研究员/教授
 
  那么,在新的技术规范下,面对动力电池退役潮,究竟该如何做呢?徐盛明教授从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智能拆解与物料精准归集,和元素回收工艺的经济性和污染控制问题三个角度进行了详解,并介绍了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链生态耦合模式,分享了原位铝热还原回收废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失效磷酸铁锂的优先提锂和再生制备与直接修复、喷雾热解法制备单晶高镍材料等研究进展。
 
  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项目“退役动力电池异构兼容利用与智能拆解技术”的项目负责人,徐盛明教授在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颇深,技术干货一重接一重,你接住了吗?

  主题:安全+经济的废旧锂电池资源化预处理技术
 
  刘 晨     BHS-Sonthofen GmbH  环境与回收技术事业部总经理
 
  既然说到了如何实现“经济性+生态性”双效益,与威立雅、苏伊士、首创环境、锦江环境,以及BMW、沃尔沃等车企有合作,拥有丰富经验和技术优势的BHS可有不小的话语权。
 
  刘晨总经理对整个工艺流程(失活-破碎:对电池的解体、对干燥碎料的细碾粉碎、对电池碎料的热分离-分选:不同粒径和种类的组合分选、不同粒径和种类的物料分类)做了详致介绍,果然细节决定成败。
 
  可别小看预处理,不信你来看了就知道。

  主题:新型萃取体系在动力电池回收的典型应用
 
  刘刚锋  苏州博萃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总监
 
  最后,在电池回收湿法工艺弊端凸显的背景下,新型萃取体系值得期待吗?这就要听刘刚锋技术总监怎么说啦。“使用BC196处理正极溶液得到镍钴锰电池级前体相较于传统流程每吨可节省10-20%的成本”,从萃取剂综合性能研究,到镍镁分离、镍锂分离,再到与现有流程的对比,一应俱全。
 
  在回应评论区留言时,刘刚锋技术总监也提到,锂回收率的设定应当取决于经济计算,回收应该做综合考量,根据当前价格,或者对未来两三年的预估价格来做产线,是比较合理的,以及设计一个较为弹性的产线也不失为好的解决方案。
 
  还有更多在线问答,也许就有困扰你的问题哦。欢迎回顾本次锂电池回收线上研讨会,期待大家都有更多收获!还想听到哪些在线主题分享呢,赶紧来留言吧。

 (↑ 点击或扫描二维码回顾)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食品机械设备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食品机械设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联系电话:0571-87759655;邮箱:804074602@qq.com

产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