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搜索右侧

今日热点

更多+

推荐专题

更多+

推荐展会

更多+

企业直播

更多+

关键六招!“小土豆”撬动“强薯链”内蒙古创新推出“薯六条”支持措施

2023-09-21 16:08:31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办公室 阅读量:9742

  为推动内蒙古由马铃薯产业大区向产业强区迈进,聚焦全产业链短板弱项,9月13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链发展六条政策措施的通知》,创新推出“薯六条”支持政策,推进内蒙古马铃薯全产业提档升级。
 
  马铃薯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也是内蒙古自治区传统优势特色作物,产业基础良好,综合生产能力居全国前列,全产业链产值160多亿元。其中,乌兰察布是“中国马铃薯之都”,是全国马铃薯产业的“风向标”。内蒙古马铃薯产业有三个突出优势,全区马铃薯种薯繁育优势突出,种薯繁育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脱毒种薯交易量占全国35%以上,畅销全国各地,可满足1300多万亩马铃薯生产用种需求。单产品质优势突出,内蒙古马铃薯种植集中在阴山沿麓和大兴安岭沿麓两个优势主产区,种植面积占全区的90%,因气候适宜,亩均单产3274斤(鲜食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45斤,其中淀粉和干物质含量较全国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产业加工规模优势突出,内蒙古是我国最重要的淀粉、薯片薯条加工区,淀粉、全粉、薯片薯条等休闲方便食品,分别占全国产量的30%、35%、60%左右。具有全国最大的精淀粉加工企业、最大的薯片薯条加工企业,产能居全国首位。
 
  虽然内蒙古马铃薯产业优势突出,但对标发达国家和地区,还存在单产提升受限、科技支撑力弱、企业融资难、现代化储藏设施不足和品牌不强等发展制约瓶颈。近年来,由自治区农牧厅牵头对原有促进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进行了梳理评价,按照补链强链的发展思路,在实地调研、座谈交流、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重新制定了“薯六条”支持政策,提出了16项具体举措,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
 
  一是支持种薯繁育产业做强。包括3项措施,统筹国家和自治区资金,继续支持新品种推广后补助政策,新增支持加工专用品种育种创新、支持种薯繁育基地建设2项政策。
 
  二是支持实施单产提升工程。细化出五项措施,继续实施生产者补贴和加工订单补贴,新增支持马铃薯种植轮作倒茬、社会化服务和高产高效种植示范区建设等3项措施,年支持面积都在百万亩以上。
 
  三是扶持产地建设现代化冷藏保鲜设施。利用中央、自治区资金,采取先建后补方式,每年择优确定联农带农能力强的补贴对象,对产地种植者新建或改建库容2000吨以上的现代化冷藏保鲜设施,按照建设总造价的30%、单体设施最多100万元进行补贴。支持符合条件的仓储设施用地,对占用一般耕地的优先安排落实耕地“进出平衡”。
 
  四是提升马铃薯品牌影响力。利用自治区专项经费,支持推进“蒙”字标认证,对马铃薯产业链中获“蒙”字标认证的企业,给予检验检测、认证等费用5万元补贴。
 
  五是加强马铃薯产业科技支撑。提出3项支持政策,统筹当前科技研发等科技类项目,支持加工产品研发、一体收获机械和加工设备研发、引进高层次人才等。
 
  六是强化全产业金融支持。提出3项具体政策,支持出台专项金融产品、提高融资担保机构增信支持力度、推动期货上市交易等。鼓励银行机构根据马铃薯及种薯生产销售周期特点,推广一次授信、随借随还、循环使用的信贷产品,支持融资担保机构为符合条件的马铃薯加工企业新建和扩大生产,同时提出了改善马铃薯现货基础条件,培育质检机构,提高现货数据质量,推动马铃薯期货上市交易。
 
  “薯六条”由自治区农牧厅、财政厅、科技厅、市场监督管理局、地方金融监管局、乡村振兴局、发改委等15个部门和单位共同实施,自治区建立了政策动态调整优化机制,适时调整支持措施,切实发挥支持效果,落实落好各项政策举措,确保政策推动产业发展。
 
  信息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办公室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食品机械设备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食品机械设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联系电话:0571-87759655;邮箱:804074602@qq.com

产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