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搜索右侧

今日热点

更多+

推荐专题

更多+

推荐展会

更多+

企业直播

更多+

重点推动各类低温烟气、冲渣水等低品位余热回收,《福建省钢铁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公开征求意见

2023-10-18 15:44:47 来源:福建省工信厅 阅读量:9647

  根据工业领域“1+N”碳达峰行动方案编制工作的安排和要求,福建省工信厅组织起草了《福建省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现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2023年9月25日-2023年10月25日。
 
  《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组织实施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总体要求,从谋全局、管长远的角度出发,提出福建省钢铁行业碳达峰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统领《方案》内容编制。
 
  第二部分为重点任务,在充分调研和分析福建省钢铁行业发展基础、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全面考虑钢铁行业所处发展阶段、产业发展规律,聚焦能源低碳化、资源低碳化、生产流程低碳化,以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为导向,提出严禁违规新增钢铁产能、全面推动绿色布局、深入推进节能降碳改造升级、优化用能及流程结构、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增强低碳创新发展能力六项主要任务。
 
  第三部分为保障措施。结合福建省基础和节能工作特色,从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强化绿色低碳标准引领、加强节能监督与审查、深入推进用能权交易试点、培育绿色低碳专业人才六个方面提出保障措施,加快完善福建省钢铁行业低碳发展保障体系。
 
  第四部分为组织实施,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严格监督考核三项具体组织实施工作遵循,确保方案顺利实施。
 
  《方案》制定过程中发现,钢铁行业流程长、生产环节多,减碳路径和手段多样。总体来讲实现钢铁行业碳达峰重点涉及能源端、资源端和生产流程三个层面的低碳转型,其中能源端最为核心,减碳的关键就是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当前最为可行和直接的手段就是提高化石能源利用效率,同步调整能源结构,逐步增加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优化流程结构,提升短流程炼钢产能比重也是推动钢铁行业减碳的一条重要路径。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可以通过减少资源消耗,实现减少能源消耗,进而实现协同减碳。同时,数字技术与低碳创新能力是推动行业减碳的重要技术支撑。
 
  《方案》明确,“十四五”期间,行业能源消费结构和流程结构持续优化,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加强推广节能降碳先进适用技术,行业碳达峰政策体系和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25年,吨钢综合能耗降低2%以上,碳排放强度进一步降低,全省钢铁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超过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清零,电炉钢产量占全省钢产量比重达20%以上,每年利用废钢资源量达到1400万吨以上,行业节能降碳效果显著,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大幅提高。
 
  《方案》提到,福建拟加快先进成熟节能工艺普及推广。对能效低于行业基准水平的存量项目,加快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聚焦原料准备、焦化、烧结、球团、炼铁等关键环节开展优化配煤配矿、提高炼铁炉料球团矿配比等系列改进措施,减少原燃料消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推广铁水一罐到底、薄带铸轧、铸坯热装热送、在线热处理等先进节能技术,打通、突破钢铁生产流程工序界面技术,推进冶金工艺紧凑化、连续化。持续优化提升RKEF-AOD双联法工艺能效水平,巩固不锈钢冶炼工艺技术领先地位;进一步加大余热余压利用,重点推动各类低温烟气、冲渣水和循环冷却水等低品位余热回收,提高低温余压余热利用效率。推广电炉烟气余热、高参数发电机提升、低温余热有机朗肯循环发电、低温余热多联供等先进技术,通过梯级综合利用实现余热余能资源最大限度回收利用;实施公辅设施能效改造。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电机、水泵、风机产品,提高使用比例,推进企业环保工程公辅设施能效提升。
 
  全文见附件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食品机械设备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食品机械设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联系电话:0571-87759655;邮箱:804074602@qq.com

产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