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搜索右侧

今日热点

更多+

推荐专题

更多+

推荐展会

更多+

企业直播

更多+

枣庄市峄城区:做足石榴三产融合文章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2024-02-27 09:10:00 来源:枣庄市乡村振兴局 阅读量:10040

  2023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枣庄考察石榴种植、收获等情况时指出,要做好品牌、提升品质,延长产业链,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带动更多乡亲共同致富。近年来,峄城区坚持把发展石榴产业作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抓手,初步形成了“石榴为主、多业并举”、石榴“种赏加销”全产业链发展格局,石榴产业成为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支撑产业。
 
  强化创新发展,让果农积极性提起来。一是推广新品种。依托国内唯一的国家级石榴种质资源库,以市场为导向,针对观赏、鲜食、加工等不同用途,以及酿酒、保健等产业需求,研发改良 “秋艳” “冰糖玉籽”等石榴新品种,经济价值明显提高。“秋艳”成为目前国内唯一国家级石榴良种。二是开发新险种。针对石榴容易遭受冻害的实际,创新地方财政补贴型“石榴种植保险”,为广大种植户拴上了防范自然灾害的“保险绳”。参保面积和保险金额以每年40%以上的速度增长,2022年共参保14592.6亩,总保额262.67万元。三是实施八大工程。坚持向现有石榴种植面积要空间,围绕做精一产、提升品种,突出抓好病冻害防治、良种研发推广和种植条件改善等工作,重点实施种质资源库二期建设、调水蓄水系统提升、标准示范园建设、良种推广复壮替代等“八大工程”,全力推进石榴种植稳规模、提品质、增效益。
 
  强化产业培育,让农民钱袋子鼓起来。一是发挥好合作组织引领作用。通过党建引领、村社共建方式,推动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石榴园区域有5个党支部领办石榴种植合作社,带动120余户社员年人均增收2万余元。同时,引导果农自发建设种植、销售、种苗等合作社,通过统一采供、统一提供技术培训和信息咨询服务等措施,帮助果农降低种植成本约20%。二是发挥好加工项目驱动作用。拓展“石榴+”多元化模式,鼓励从业者深入发掘石榴营养和药用价值,丰富石榴加工产品类型,提升产业附加值。目前,全区共有石榴深加工龙头企业10余家,开发出石榴茶、石榴蜂蜜、石榴煎饼等新产品36个,其中石榴茶、石榴汁、石榴酒分别占全国市场份额的85%、65%、40%。三是发挥好龙头企业兜底作用。引导石榴深加工龙头企业通过托管经营石榴园、签订最低价收购协议等措施,特别是对品相不好销售困难的石榴鲜果,按照不低于市场正常价格进行收购,为果农收益提供兜底保障。持续深化与广药集团合作,不断丰富王老吉大健康产业园产品种类,目前产业园年产各类石榴饮品3.5万吨,消耗石榴果1.2万余吨。
 
  强化文旅融合,让群众好日子火起来。一是构建鲜果“买全国、卖全国”格局。打好时间差和价格差,引导群众开展“南果北卖”,每年中秋节前后集散石榴6万余吨,每户从业者2个月时间可获利100万-200万元。全力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依托网红带货、自媒体和融媒体等新营销模式,建设集培训、直播带货、“榴城好物”展销于一体的电商直播基地,打造“峄家供邮”“峄家供销”等电商品牌,销售石榴网店80余家,加快形成“买全国、卖全国”的大流通格局。二是提升“石榴盆景之都”美誉。充分发挥石榴盆景盆栽产业在全国领先的绝对优势,成立石榴盆景协会,免费开展石榴盆景盆栽制作技艺培训,科学引导石榴盆景产业向小型化和特色旅游产品化方向发展,推动石榴小型盆景、盆艺、盆栽产业迅速发展。目前,全区年产石榴盆景盆栽约20万盆,产值5亿多元,从业人员达3500余人。三是擦亮“冠世榴园”文旅品牌。依托国家4A级“冠世榴园风景名胜区”和“古石榴国家森林自然公园”优势资源,举办石榴文化论坛、冠世榴园国际马拉松赛等重大活动,着力打造集石榴文化、观光休闲、康养研学为一体的旅游集群片区,每年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食品机械设备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食品机械设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联系电话:0571-87759655;邮箱:804074602@qq.com

产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