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djx导读: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对于在伦敦奥运赛场上奋起拼搏的各国运动员来说,也是这个理儿。“吃”乃备战的一件要事。今天,“锵锵行”召集了各路好吃一族,一起来聊聊选手们在伦敦奥运会上吃什么,怎么吃?
主持人:英国人乏味的菜谱,一直被世人吐槽。据说,本届伦敦奥运会上,英国人铆足了劲,打算为英国美食争回面子。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准备的?
保罗?戴顿(伦敦奥组委执行官):伦敦市将在奥运会期间,提供多达1400万份的餐食。在奥运村中,有一个可以同时容纳5000人用餐的大型餐厅。预计整届赛事将消耗掉超过330吨水果及蔬菜、232吨土豆、100吨
肉类、21吨奶酪、19吨鸡蛋、7.5万升牛奶和2.5万个烤面包。
克莱门特(美国跨栏名将):在伦敦奥运村中,我们能够吃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好吃。非洲风味、加勒比风味、清真风味、印度风味和其他亚洲风味……这里所有都是免费的,数千名运动员能吃到他们想吃的任何东西,甚至还有全天*的麦当劳,
饮料也在不停地吐出*的碳酸饮料。
中国女排:奥运餐厅的选择比较多样。早餐我们一般会选择青菜蘑菇、水煮蛋、煎饺、牛角包、凉皮、红豆、西芹条;中晚餐则会选择海鲜,比如基围虾和蟹,还有鸡煲、西芹百合、炸酱面等。一般中午可选择的热菜有16道,冷菜有10道。
主持人:奥运村食堂琳琅满目的美食,可能让许多平时恪守饮食规律的运动员产生无法自拔的冲动。“对于年轻的运动员来说,这将是一次激动人心的经历。”澳大利亚游泳队的体育科学顾问杰斯?科罗内曾这样表示。运动员又会如何选择呢?
吴敏霞(中国跳水队名将):训练时,中国跳水队每人每天的伙食标准超过百元。但面对美食,我们却不能尽情做“大胃王”,因为大家都要控制体重。跳水队里笃信这样的食物哲学:两条腿的比四条腿的好,一条腿(蘑菇)的比两条腿的好,天上飞的比地上跑的好,海里游的比天上飞的好。每次训练结束,我都会称一下体重,如果超过标准,就得想尽一切办法去降体重了。
博尔特(牙买加百米飞人):我从不吃早餐,事实上我睡到11点才起,然后看会儿电视,然后吃午饭,吃点鸡块儿。然后我回到房间里,接着睡觉。然后我又醒了,然后我就来赛场了。
林丹(中国羽毛球男子单打*):我也喜欢吃麦当劳里的鸡块,但香蕉、巧克力、胡萝卜汁……也是必须的,因为它们是我的体能“添加剂”。吃到位才能赛到位!
主持人:普通人到了国外,都会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饮食适应期,更别提短时间内要出成绩的运动员了。那他们如何适应饮食习惯呢?
周旦芳(名人名家行政餐厅总厨师长):运动员的餐饮相比于普通人来说更为专业,但也没有我们想像中丰富。绝大多数运动员在日常饮食外还要摄取额外的补充营养,专门帮助提高身体机能和快速恢复。而且,运动员都会对自己负责,哪怕是教练给的食物,也会去核对。所以即使到了国外,他们的饮食还比较能有保障的。
盛林(张生记总店总厨师长):对中国运动员来说,欧洲的菜估计是不合胃口的,就算是麦当劳,要是天天吃,肯定没几天就吃腻了。昨天在新闻中看到马琳亲自为乒乓球队队员们下厨,应该也是无奈吧。好在英国有很多新鲜的蔬菜和肉类可以购买,相信奥运健儿撑过这十几天肯定没问题。而且我觉得教练组也肯定早就考虑这个问题了,哪会到了英国才开始调整运动员的餐饮习惯,很多调料和食材都会空运过去吧。
主持人:也有传闻说,伦敦奥运会上的餐饮,并不如选手们说得那样美味,事实真的如此吗?
舒晶晶(中国之声时政采访部记者):ExCel馆媒体区晚上*的热食:两种全素的面条。叶诗文说,英国的饭看着一个样,吃着另一个样。这看着已经这样了,口感我就不形容了。
*(腾讯网友):奥运期间看到zui有笑点的新闻是,记者采访奥运村的食堂,里面满是西式快餐,诸如披萨、三明治、土豆泥、麦当劳……记者询问美国队员吃得如何,他们回答:“好棒!好吃!恨不得把食堂带回国!”记者又问日本队员,他们则皱着眉头说:“亚洲食物,并不是挂个招牌就能做出来的。”
RobVirtue(英国记者):在未来20年里,只要中国人不出手,整个银河系都不再会出现一届能被称为、规模宏大的运动会了。北京奥运村食堂的精美食物与我们的食物对比,让我们知道了我们简直就是吃了一辈子垃圾。
NZPN94(微博网友):伦敦奥运村主食堂居然没有筷子!!!!只有刀叉。这届奥运会使用筷子的运动员就有五六千人,还不算媒体人员。如果北京奥运没有刀叉,老外估计要掀桌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