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搜索右侧

今日热点

更多+

推荐专题

更多+

推荐展会

更多+

企业直播

更多+

茶饮料厂上“黑榜” 企业如何消除菌落超标隐患?

2019-08-15 15:46:12 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 编辑:Mary 阅读量:14196

  蛰伏市场已久的茶饮料开始成为健康饮品的“风向标”,受到不少消费者的喜爱。近日,某地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抽检茶饮料,其中一食品加工生产销售的奶味茶菌落总数不合格被予以查处。为此,茶饮料加工企业该如何避免菌落总数超标,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呢?
 

 
  随着人们对于健康饮食观念的日益浓厚,传统饮料市场中的高碳水化合物、高糖、高能量的成分,逐渐受到摒弃,消费者开始执着地追求“天然”、“健康”、“低糖”、“功能性”等特点饮品,比如茶饮料。如若进一步细分品类的话,如无糖茶、柠檬茶、奶味茶等细分品类新品已经扎堆面世,出现在饮料消费市场上,受到不少消费者的关注。
 
  笔者了解到,奶味茶大多在茶汤中加入乳及乳制品等调制加工而成的饮料,也属于茶饮品的一种。根据《茶饮料卫生标准》规定,菌落总数(cfu/mL)≤100,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知贺式菌)不得检出等等。其中,菌落总数主要用来判定茶饮料被细菌污染的程度及卫生质量,是产品质量优劣的一个参考指标。
 
  一般来说,茶饮料菌落总数严重超标,说明其卫生状况达不到基本的卫生要求,既破坏产品的营养成分,也加速腐败变质。消费者饮用菌落总数超标的茶饮品,危害人体健康安全。目前,中国茶衍生品市场规模潜力巨大,数据显示,中国茶饮市场规模已超过900亿元。
 
  行业人士认为,整个茶饮市场的需求还将进一步扩张,但是茶饮企业要始终把关产品生产安全,才能走得更长远。上文提到,一食品企业加工生产销售的奶味茶因菌落总数不符合受到查处,那么,企业如何才能保障茶饮料生产安全呢?
 
  一般来说,茶饮料生产经过多道工序,包括水处理、清洗、提取、调配、过滤、杀菌、灌装、封盖、杀菌、检测等。期间,人员、设备、原料的直接或间接参与,以及车间卫生条件等都会对茶饮料生产安全与否产生一定的影响。首先,人员。工作人员经常进出车间,清洗、消毒工作不到位等,都可能带来染污物造成茶饮料污染,进而导致菌落总数超标。
 
  对此,企业可通过安装风淋室,减少人员污染产品。据了解,风淋室是进入洁净室所必需的通道,可以减少工作人员进出车间所带来的污染问题。当人员经过风淋室吹淋,其吹出的洁净空气可除去人与包材、原料等所携带的尘埃、毛发,能有效地阻断或减少尘源进入车间。之后清除后的污染物粒子再由初、过滤器过滤后重新循环到风淋区域内,达到彻底净化的效果。
 
  其次,设备。一方面需要对直接接触的设备、包材及时进行清洗、消毒,如提取罐、调配罐、灌装机以及包装材料等,另一方面采用先进的杀菌设备,保证彻底灭菌,防止微生物、细菌滋生,菌落总数超标。
 
  有厂家反馈,通过引进专业的CIP清洗系统和超高温瞬时灭菌机,既能够随时对加工设备清洗,又可以准确把控杀菌温度、时间,保证茶饮料生产安全。
 
  后,车间环境。如若原料间、加工车间、包装车间卫生不过关,生产环境温湿度控制不当等会为细菌、微生物滋生提供“温床”,从而可能导致茶饮料菌落总数超标。因此,动态臭氧消毒机、除湿机等是净化车间空气,控制生产环境温湿度必不可少的设备,也成了不少食品饮料加工企业确保车间环境符合生产卫生标准的“砝码”。
 
  其实,除了企业,有关监管部门加强监管,通过食品检测仪器把关安全,及时防止问题产品流入市场,共同协力保障茶饮料饮用安全。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食品机械设备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食品机械设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联系电话:0571-87759655;邮箱:804074602@qq.com

产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