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发布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奶业振兴的实施意见》,文件中明确了实现奶业振兴的奋斗目标。内蒙古是我国的奶业发展大区,但当地奶业仍存在多元化加工结构和产品结构尚未形成、科技支撑不足等痛点。当地乳制品企业还需通过发展鲜奶深加工、升级智能化生产线来推进奶业振兴。
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奶业振兴的实施意见》内容显示,到2025年,内蒙古力争奶畜存栏达到350万头只,奶类产量达到1000万吨;乳品加工企业产值达到3000亿元,实现奶业振兴。并将加强优势奶源基地建设、打造加工企业集群、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科技创新支撑体系等作为奶业振兴的重点工作来推进。
这一文件的发布将会对当地奶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而当地乳制品企业要想抓住这次机遇,首先就要改变单一的生产形式,发展深加工产品。奶制品是内蒙古的传统饮食,尤其是奶豆腐和奶皮子更成为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如今,在互联网的助力下,内蒙古传统奶制品也越来越受到其他地区消费者的喜爱,市场份额越来越大。
因此,当地乳制品企业要瞄准这一市场需求,利用相关食品加工设备生产奶豆腐、奶皮子、策格(马奶制品)等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据悉,乌拉特后旗旗委政府于今年在当地引入一家乳业公司,计划投资3.4亿元建设骆驼产业化开发项目产业园区,研究开发驼奶、驼油、驼奶保健品等系列产品,探寻驼产品精深加工之路。
除了发展深加工产品,生产线的智能化升级也不可少。如今,市面上的乳制品种类日益丰富,制作工艺也越来越复杂。而智能化生产线具有极高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及整条生产线的协调性,还能提升产品品质。
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我国乳业从养殖到加工、品质管理、物流运输等环节的相关设备都在向智能化靠拢。河南某铁路设备公司推出的
挤奶机器人拥有独立研发的双目立体视觉系统,能自动进行清洗、套杯、脱杯的标准化挤奶流程。既保障挤奶过程的全程密封,又减少了人工参与,避免出现人体携带的细菌与动物交叉感染的情况。
某乳品生产企业还自主设计了一套智能排产系统,通过在生产设备上输入产品数量来安排生产,智能化排产系统能自动提示设备的开启时间,在保证产品按时按量生产的同时确保不会因设备过早运行而造成能源浪费。
作为我国重要奶源地之一的内蒙古通过发布《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奶业振兴的实施意见》来落实奶业振兴行动。对此,相关乳制品企业还需发展深加工产品来拓宽产业链,并通过升级智能化设备来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当地乳业的发展。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