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菜是我国居民喜闻乐见的小菜之一,长期以来,榨菜在我国食品市场都处于物美价廉的状态。但近两年,部分榨菜企业开始进行对产品进行提质提价,榨菜产业开启了化发展之路。新利润增长点的显现让企业不得不注重产品质量的提升,在这其中,自动化设备的应用非常关键。
我国榨菜的制作、食用历史悠久,但其市场规模却并未因此而固定,产业仍然保持上升态势。数据显示,从2003到2017的15年间,榨菜行业收入规模自19.62亿增长至49.72亿,年化复合增速约6.9%。但伴随着市场的扩大,榨菜行业的饱和现象也越来越明显,行业内企业开始采用化战略打破僵局。
据了解,重庆某榨菜集团将售价13元以上的瓶装榨菜推向市场仅3年,销售额增长了约10倍;部分脆口榨菜的销售额年均增速逾50%。可以看出,化战略对扩大消费市场,提升市场份额非常有利。众所周知,化产品首先要求的就是高质量,因此,榨菜生产企业还需做好产品质量的提升工作。
要想提升榨菜质量,首先就要进行生产工艺升级。榨菜的加工方式说难不难,却也并不简单,需要花费大量劳动力。但日渐增长的人工成本逐渐成为企业的负担,并且人工操作也容易产生污染,质量安全无法有效管控。因此,榨菜生产中机械化水平的提升非常重要,这有利生产企业降低人工成本,并对质量安全进行管控。
据了解,现在的食品加工设备已经能满足原料清洗、分拣、腌制、切片(丝)、滚筛、脱盐脱水、拌料、真空包装、杀菌冷却、振动吹干、金属检测、装箱等榨菜生产工序,并且随着设备连续化工作能力的提升,整条生产线对人力的需求越来越低,并且能在较少人力的基础上达到较高的产出效率,提升企业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水平。
与此同时,产线内设备的智能化水平也在逐渐提升。如今,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下,智能化生产设备的制造应用成为可能。业内人士表示,通过智能化技术,可以准确计算出榨菜里的含盐量、含水量、含酸量等程度,并将其量化为各项数据,有利于企业及时对榨菜的口感、风味做出改进,满足消费者对榨菜化、个性化的需求。
随着国人的消费偏好从“越便宜越好”逐步转向个性化、化、品牌化,传统榨菜产业被撕出了一道供给与需求错位造成的巨大缺口,而这道缺口就是榨菜产业未来的新蓝海。行业内生产企业若想尽快实现产品机构调整,还需利用自动化生产线来弥补产能和质量需求的不足,为榨菜产品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供有力保障。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