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搜索右侧

今日热点

更多+

推荐专题

更多+

推荐展会

更多+

企业直播

更多+

国产光谱仪逐渐崛起 带你看便携式光谱仪发展现状

2020-10-29 08:55:56 来源:仪表网 阅读量:7120

  光谱仪是一种能将成分复杂的光分解为光谱线的科学仪器。光谱仪通过对光信息的抓取和分析,能检测出物品中含有哪些元素,因此被广泛用于在环境检测、食品检测、药物检测、半导体工业、农业等领域。
 
  光谱仪的种类很多,除了原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光电直读光谱、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在可见光波断使用的光谱外,还有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其中近红外光谱仪作为一种有效的分析手段,因具有快速高效、结果准确、使用方便、不破坏样品、不消耗化学试剂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早在上个世纪就得到了认可和青睐。随着光学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软件等技术的进步,近红外光谱仪性能也随之提升,技术趋于成熟,其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宽,并在现场分析、在线质量监控等方面显示出了优势。
 
  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科研技术的提高,光谱仪技术水品也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升。加之近年来食品检测与环保监督等众多领域的要求越来越高,也推动了光谱仪需求的增加。这些原因都导致了我国光谱仪行业的规模不断壮大。
 
  据可靠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光谱仪行业产品进出口总额为7.17亿美元,其中进口额6.24亿美元,出口额0.93亿美元,实现贸易逆差5.31亿美元。2018年进出口总额达到8.36亿美元,贸易逆差扩大为6.32亿美元。2019年1-4月行业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2.43亿美元,其中进口额为2.09亿美元,出口额为0.34亿美元,实现贸易逆差1.75亿美元。
 
  由以上数据可知,虽然近年来光谱仪技术水平整体提升,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但由于中国光谱仪起步晚,导致产品领域仍落后于国外。但相信在未来,随着应用领域的进一步扩大和应用加深,中国光谱仪行业市场规模仍将保持稳定扩大态势。那么你知道便携式光谱仪的发展现状吗?
 
  据悉,便携式光谱仪是诸多领域的理想检测设备,我国已经成功地掌握了便携式光谱仪的设计、生产技术,2019年行业市场规模突破了49亿美元,增速达到0.29%,以下是便携式光谱仪行业现状分析。
 
  便携式光谱仪可以分为: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可见吸收、紫外可见吸收、气相分子吸收、红外吸收、原子吸收等)、发射光谱(荧光、拉曼、微波等离子体等)、旋光光谱等。由于我国便携式光谱仪行业起步相对较晚,产品进口依赖程度较高,且主要从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进口;中低端的产品出口较多,主要出口于美国、中国香港、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从进出口金额来看,我国便携式光谱仪行业整体处于贸易逆差状态。
 
  目前,我国便携式光谱仪消费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随着便携式光谱仪普及率的不断提高,中西部成为我国便携式光谱仪增长非常快的地区,2019年我国便携式光谱仪行业市场区域分布如下,华东占比22.40%,其次是华北地区,占比18.50%。
 
  进入2020年,仪器应用领域持续扩大,5G进一步铺展开,万物互联时代程度加深,光谱作为高新技术领域的代表之一,必将接受新时代洗礼,向着个性化、小巧便携化和智能化继续迈进。2020-2025年中国便携式光谱仪行业专项调研及投资前景调查研究分析报告指出,对企业而言,品牌建设意味着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因此,未来,继续打造品牌,凝聚强大的号召力是国产光谱发展的关键一步。
 
  未来,相信随着我国科研力度的加大,我国的光谱仪在产品领域将逐步替代进口,为我国光谱仪企业开辟良好发展渠道。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食品机械设备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食品机械设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联系电话:0571-87759655;邮箱:804074602@qq.com

产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