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搜索右侧

今日热点

更多+

推荐专题

更多+

推荐展会

更多+

企业直播

更多+

黄曲霉毒素严格控制 加工花生油质量安全有保障

2021-08-18 11:24:57 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整理 编辑:Mary 阅读量:9432

  柴米油盐酱醋茶,其中,“油”是我们日常烹饪中不可少的辅料之一。花生油作为食用油的一种,近年来受到市场欢迎。但花生油加工的原料——花生,易受黄曲霉毒素污染,进而给花生油食用带来安全隐患。日前,中国粮油学会立项了《花生油加工过程中黄曲霉毒素的控制规范》团体标准。目前,该团标已完成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并于2021年9月15日之前截止。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消费饮食结构的调整,对食用油的需求不断释放,食用油行业呈现稳定发展态势。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14-2020年,我国食用植物油销量增长明显。2018年,国内食用植物油消费量达到3440万吨,同比上期增长1.86%。而2019年行业消费量3548万吨,预计未来行业市场规模还将稳步增长。
 
  从消费结构来看,目前,我国常见的食用油多为植物油脂,包括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橄榄油、山茶油、葵花子油、芝麻油、核桃油等等。大豆油是居民消费非常多的植物油,但随着人们追求健康消费的意识增强,菜籽油、花生油等健康食用植物油的消费比重增加。其中,花生油色泽清亮、气味芬芳、滋味可口,并且脂肪酸组成比例适宜,是一种比较容易消化的健康食用油。
 
  顾名思义,花生油主要以花生为主要原料经过压榨等工艺加工而成,但花生油加工的原料——花生很容易受黄曲霉毒素污染,黄曲霉毒素B1是已知的致癌性非常强的化学物质之一,长期低剂量摄入黄曲霉毒素B1将增加患癌的几率。对此,我国对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最高限定值为20μg/kg。
 
  即便如此,但近年来,国家对花生油抽检和监督检测中,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1依然被检出,部分批次还出现不合格现象。因此,控制黄曲霉毒素在终端产品中的残留量刻不容缓。日前,中国粮油学会立项了《花生油加工过程中黄曲霉毒素的控制规范》团体标准。目前,该团标已完成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并于2021年9月15日之前截止。
 
  据了解,《花生油加工过程中黄曲霉毒素的控制规范》团体标准明确规定了花生油加工过程中原料验收、储存、加工等环节中控制黄曲霉毒素的基本要求和管理准则。在花生油产品加工过程中,应根据原料的品质选取合适的加工工艺,采取花生仁色选、谱选、脱红衣、碱炼、吸附脱色等方法中的一种或组合,来控制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水平。
 
  例如花生油选择可以借助风力,利用花生物料与杂质之间悬浮速度的差别,清除轻的杂质和灰尘和/或石子和土块等较重的杂质。之后,再根据黄曲霉毒素的荧光特性,通过光谱技术,筛选并去除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原料,从而保证花生油的原料水分、杂质、霉变率、新鲜度能有效控制,避免后续花生油加工滋生黄曲霉毒素。
 
  总的来说,《花生油加工过程中黄曲霉毒素的控制规范》团体标准的制定和后续正式实施,不但促使花生油加工生产者运用技术手段、规范管理控制黄曲霉毒素在终端产品上的残留,确保成品有品质安全,而且还能够为国家食品安全提供保障,确保群众“舌尖上花生油安全”。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食品机械设备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食品机械设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联系电话:0571-87759655;邮箱:804074602@qq.com

产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