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搜索右侧

今日热点

更多+

推荐专题

更多+

推荐展会

更多+

企业直播

更多+

推进农业全程全面机械化!江苏省大力建设“无人化农场”

2021-08-25 08:48:38 来源:农机网整理 阅读量:6852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推动实施江苏省农机“两大行动”(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推进行动、农机装备智能化绿色化提升行动)的第一年,实施好“两大行动”,对实现江苏省农机化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8月10日,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关于印发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和特色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园区)建设指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从今年起在全省开展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和特色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园区)建设工作,以加快促进江苏省农机化转型升级、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并制定了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和畜禽养殖、水产养殖、果茶桑、特粮特经、蔬菜等特色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园区)建设指引(以下简称《建设指引》)
 
  《通知》明确,“十四五”期间,全省计划建设400个以上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和特色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园区)(以下简称“基地(园区)”),其中2021年拟建设100个左右,原则上每个涉农县(市、区)至少建设1个以上,每个设区市建设10个左右。
 
  建设内容如下:
 
  围绕选址科学、设施宜机、装备配套、机艺融合、机信融合、保障有力等方面,开展基地(园区)建设。
 
  (一)选址科学,规划合理。坚持“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在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建设基地(园区),规模适度、相对集中。功能区规划合理,设施、生产、运行、保障等功能相对完善。
 
  (二)设施宜机,作业便利。基地(园区)及配套设施“宜机化”,方便机具转移顺畅安全高效作业。田间地块整理到位(符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道路、沟渠、桥涵、排灌设施、温室大棚、果茶桑园、养殖设施等便于农机装备进出、作业、调头、转运等。
 
  (三)装备配套,兼顾平衡。根据产业生产作业环节配置适宜的农业机械装备,覆盖农业生产全过程主要作业环节,兼顾产业平衡。优先推广先进适用、智能绿色农机装备与技术。
 
  (四)机艺融合,体系健全。优选宜机良种、适用装备、配套农艺及生产模式,形成机艺融合的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特色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和技术规范,提升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率、效益。
 
  (五)机信融合,效能先进。推广应用智能、绿色农机装备与技术,提升基地(园区)智能农机装备和绿色环保农机装备应用水平。建设智能农机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基地(园区)农业生产作业精准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
 
  (六)保障有力,管理有序。基地(园区)建有机库(棚),有专人对机具进行统一管理、维修。根据基地(园区)规模配置专业管理人员,聘请农机、农艺等专家。组织对农机驾驶操作人和辅助人员进行培训。基地(园区)制定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和特色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标准和社会化服务标准。
 
  在《建设指引》中,关于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建设,注重推广应用智能农机装备与技术,加强设施“宜机化”建设和机艺融合发展,实现粮食生产精准化作业、信息化、智能化管理。
 
  其装备应智能化,应配置具有远程监控、自动导航、无人/辅助驾驶、全路径规划功能的动力机械、耕整地、种植(栽插)、植保、施肥、收获等智能农机装备。智能农机装备不少于7台(套);农田“宜机化”,田块总面积不小于500亩且相对集中,单个田块的长度不小于80米、宽度不小于30米。农田应符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具有完备的灌排设施,能够方便大型智能农机进出作业、调头转移等。建有智能农机装备停放库房等设施;作业精准化,所有智能农机装备实际用于农业生产且能够实现大田作物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精准化作业。智能农机作业至少覆盖4个以上环节(含4个环节)。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食品机械设备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食品机械设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联系电话:0571-87759655;邮箱:804074602@qq.com

产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