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方便、省事、好味,在“宅经济”与“懒人经济”的催化下,集诸多优点于一身的预制菜走俏消费市场,线下商超卖场、线上各大餐饮品牌都推出预制菜产品。一股行业布局预制菜热潮悄然掀起,不少人断言“预制菜将是下个万亿市场”,预制菜迎来“高光时刻”。冷链设施逐步完善为预制菜新鲜度和安全性提高和覆盖面扩大提供设备保障。
近几年由于懒人经济、单身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加之受到特殊事件的影响以及“宅经济”,一部分消费者对于预制菜的需求在不断扩大,尤其是80后、90后正成为预制菜的主要消费群体。而2022年虎年春节假期中,一度火爆的预制菜再次给消费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根据某生鲜电商平台数据显示,春节期间高端预制菜的销量同比增长超过3倍;另一平台的预制年菜销售同比增长345%。其实增长的不只是销量。在年初,预制菜概念股集体爆发,多家公司收盘封至涨停板。据说,2019年与2020年预制菜相关企业年注册量达到10年之最,截至2021年4月,国内共有7.19万家预制菜相关企业。
预制菜就是对食品原料预先进行半加工,然后包装以及冷冻保存,消费者购买后经过简单烹饪,即可上桌食用的菜品。预制菜虽使得餐食方便烹饪,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图文不符、食材不新鲜、口味不佳等问题也让不少消费者“吐槽”不已。此外,对于企业来说,也存在品牌规模、食品新鲜度和质量及安全壁垒、研发及创新等门槛。
单就安全来看,预制菜比方便性更重要的是安全性。比如由于预制菜采用速冻方式保鲜,食物在运输途中对于温度的要求较高,温度把控不准,忽高忽低,很容易造成预制菜变质,商家为节约成本,放置的冰袋数量不够或冰袋太小,也会影响食材新鲜度。“预制菜”若要成为“安全菜”,这也是对行业发展与监管的挑战。
近年来,随着冷链物流需求量的攀升,市场规模逐年上升,基础设施铺设范围不断扩大。此外,据数据显示,冷链物流相关企业数量超过3.6万家,近5年来保持着30%以上的年增速稳步上升。冷链物流发展的日益完善,既缩短上游原材料运输时间,也加快了预制菜品送达用户手中的速度,为预制菜新鲜度和安全性提高和覆盖面扩大提供基础保障。
烹饪小白、宅经济、单身经济、外卖以及懒人效应......都是让预制菜成为消费市场宠儿的重要推动力,也是令“预制菜”从幕后走向台前的一个关键点。预制菜可满足消费者对饮食快速、方便、小份等“一人食”的需求,而“一人户”数量的增多,也为预制菜市场的进一步扩大提供需求支撑,预计到2025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突破8300亿元。而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也将为预制菜行业提供基础保障。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