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植物基食品快速成长为一大流行“风口”,以植物肉为代表的多类型食品在市场端的认可度、渗透率等都在不断提升,由此也带动越来越多的企业、品牌布局这一新兴领域。在行业快速发展之下,及时形成相应的产品标准、生产标准,将对引导和规范企业、行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日前,中国粮油学会就已完成编制的《高水分植物肉基料》团体标准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5月10日之前。
大豆中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属于优质蛋白原料,一直以来以大豆为原料制成的“素肉”就是一种是在休闲食品领域出现较为频繁的肉类代替品。在技术发展与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提升中,利用一种或几种从植物中提取的植物蛋白为原料,进行加热、挤压、冷却、定型等加工后制成的“植物肉”随之应运而生,而通过挤压工艺、调味体系、添加胶体等食品技术和生物技术方面的不断升级,现在市场上的“植物肉”在外形、口感、风味上具有更强的仿真作用,可以满足人们的优质蛋白摄入需求。
当然,“植物肉”的好处其实关乎到很多方面。一是在动物蛋白供给量或将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背景下,植物蛋白将发挥其代替作用,满足人体营养摄入需求;二是植物蛋白所用到的原料与畜禽产品的不同,且可选择的原料丰富多样,使得其生产具有很大的可施展空间与降低碳排放等效用,更好地满足环境保护与动物保护需求,也能符合素食主义者、健身爱好者的饮食需求,故而近年来全球植物肉市场呈现出快速“升温”趋势。相关预测称,到2025年全球植物肉市场规模或将达到279亿美元,我国植物肉市场规模则预计达到150亿元以上,前景广阔。
在整个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不少品牌与企业近些年也在紧抓市场机遇进行生产布局。但需要注意的是,植物肉现如今还是一大新兴领域,不同企业的植物肉产品在品质上还是各有差异,加快形成相应的标准规范显得很是关键。4月11日,由中国粮油学会立项的《高水分植物肉基料》团体标准公开征求意见,该标准中规定了高水分植物肉基料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贮存和运输。
根据标准内容,高水分植物肉基料是以大豆蛋白、花生蛋白、小麦谷朊粉、豌豆蛋白等植物蛋白的一种或几种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他配料、食品添加剂(含营养强化剂),在高水分(含水量60%~70%)条件下,经
双螺杆挤压机挤压制成的植物基肉制品加工基料。标准中对该食物的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微生物限量等进行了明确,如色泽均匀,表面呈灰白色~微黄色,具有产品应有的气味、滋味、无豆腥味及其他异味,组织均匀,撕开后有明显类似肉的纤维,以及每100g食物中蛋白质含量≥ 20,水分≥60、硬度≥15、咀嚼度≥9等要求。同时,标准中指出,为增强营养风味,该植物肉基料中可以添加食品加工用的米糠粉和(或)蘑菇粉等辅料。
资料来源:中国粮油学会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