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搜索右侧

今日热点

更多+

推荐专题

更多+

推荐展会

更多+

企业直播

更多+

中国热科院在咖啡豆脂质氧化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3-02-09 08:52:11 来源: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微信号 阅读量:7080

    近日,中国热科院香饮所加工与工程技术研究团队在咖啡豆脂质氧化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明确了咖啡豆中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初级氧化产物和次级氧化产物的动态演变规律,对于深入解析咖啡豆贮藏过程中脂质氧化引起的风味品质劣变,以及为咖啡豆贮藏加工提供新策略奠定理论基础。
 
  咖啡为我国重要的特色热带饮料作物,为世界三大饮料之首,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海南和云南地区,海南适宜种植中粒种罗布斯塔咖啡,云南适宜种植小粒种阿拉比卡咖啡,咖啡已成为海南和云南地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优势特色产业。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高、湿度大,极易导致咖啡豆脂类氧化并出现酸败现象,产生哈败气味;此外,由于咖啡豆自身存在复杂的酶系,多酚氧化酶和脂肪氧合酶等作用导致其更易发生褐变、酶促氧化等反应产生不愉快怪味,脂肪氧化的二级产物也与咖啡豆中其它化合物如蛋白质发生反应进而引起风味的劣变,甚至形成有毒有害物质。因此,研究咖啡豆贮藏过程中脂质氧化对于提出可行的劣变控制策略,提升咖啡豆的贮藏稳定性及延长产品货架期尤为重要。
 
  该研究基于1H NMR和13C NMR对咖啡豆脂质氧化过程进行解析并对不同类别咖啡油脂进行鉴别。结果表明1H NMR中氢过氧化物和醛类可作为为脂质氧化的特征信号峰。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氧化产物信号逐渐增强,所有不饱和脂肪酸与亚麻酸和亚油酸含量在氧化过程中都有明显的下降,表明不饱和脂肪酸在氧化过程中发生了降解。通过建立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氧化动力学曲线进一步揭示其氧化规律,表明亚油酸和亚麻酸更易发生降解。以核磁共振波谱数据矩阵为输入变量,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建立多元校正模型对氧化程度进行预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的相关系数R2X和R2Y均大于0.96,表明核磁共振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能对咖啡豆的脂质氧化程度进行较准确预测。
 
  相关研究成果以“Simultaneous analysis of the oxidation of solvent-extracted and cold-pressed green coffee oil during accelerated storage using 1H NMR and 13C NMR spectroscopy”为题发表于《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中国热科院香饮所董文江研究员和联合培养研究生洪启迪,云南省农科院热经所程金焕副研究员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董文江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热科院热带农业青年英才“拔尖人才”项目、海南重点研发项目和云南省隆阳区咖啡产业科技特派团项目资助。【文章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食品机械设备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食品机械设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联系电话:0571-87759655;邮箱:804074602@qq.com

产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