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搜索右侧

今日热点

更多+

推荐专题

更多+

推荐展会

更多+

企业直播

更多+

桐乡市“三个维度”打造杭白菊产业金名片

2023-03-28 09:01:41 来源:桐乡市农业农村局 阅读量:5799

   桐乡市紧紧围绕“杭白菊产业强县”的功能定位,深耕培植深度、生产精度和共富广度“三个维度”,不断完善健康种苗、绿色生产、精深加工、农旅融合的全产业链图谱。2022年,全市杭白菊种植面积4.624万亩,产值4.07亿元。桐乡杭白菊先后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双认证”,目前拥有省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1家,桐乡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0家,“浙江桐乡杭白菊栽培系统”入选浙江省首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名单。
 
  一、产源保护、技术集成,挖掘培植潜力深度
 
  一是激发良种潜能。实施省级种子种苗工程,筛选收集朵型大、抗病性强的优秀种质,收集保护早小洋菊、小洋菊等品种6个,完善石门、乌镇杭白菊种质资源圃。采用杭白菊健康种苗高倍数繁育方法,建立高标准繁育场,构建杭白菊集约化育苗体系。2022年,建立优质种源保护基地650亩,繁育健康种苗超500万株,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
 
  二是高效技术集成。探索绿色高效技术集成应用,通过“脱毒苗-扦插繁育-主干型”培育生长方式,统筹肥水同灌、地膜覆盖、绿色防控等技术,提高菊花产出率、降低致病率。深化农艺农机融合,推广热气流干燥新工艺,干花色香味还原度达90%以上。深入实施杭白菊“一品一策”行动,全市建成绿色示范精品基地8228亩。
 
  三是强化政策兜底。深化杭白菊地域保护工程,出台农业农村现代化“26条”,杭白菊发展保护补贴同比翻番。实行“一险一方案”,全面实施杭白菊气象指数保险、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险,提升杭白菊生产抗风险能力。2022年,全市享受保护面积2495亩,发放资源保护补助资金共111万元,杭白菊保险参保面积达4764.28亩,菊农共获赔121.5万元。
 
  二、龙头引领、强链延链,提高标准生产精度
 
  一是坚持龙头带动。做大做强杭白菊龙头企业,采取“龙头+基地+农户”发展模式,为农户提供统一标准、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的一条龙服务,搭建采购-销售桥梁,调动农户种植积极性。如桐乡新和保健品有限公司全年收购周边杭白菊1500吨,实现产值6263万元,辐射周边基地1.2万亩。
 
  二是坚持链式发展。绘好标准化栽培管理“一张图”,制定《杭白菊采收加工与贮运技术规范》等标准规范9项。构建以凤鸣、梧桐街道为主生产区,农业经济开发区为核心加工区,石门镇为文创观光带的“两区一核一带”杭白菊特色产业集群区,推进杭白菊产业向精深加工产品研发、文化旅游延伸,不断寻求产业链最末端和价值链最高端。目前,全市共开发“菊丝明”系列化妆品、怡宝“菊花茶”饮料等产品20余种,提升杭白菊附加产值36%。
 
  三是坚持数字赋能。以“一中心五工程”为基础,通过建立环境、地块、采收农户大数据库,将数字深植杭白菊生产-加工-监管全产业链条,从而实现精准自动施肥、质量全程追溯和一键系统监管。以桐乡缘缘食用花卉专业合作社为例,共安装E生态墒情传感器、智能化水肥一体管理、节水灌溉等设备40套,节省人工成本30%,水肥利用率提高20%。
 
  三、多元协作、创新融合,拓宽合作共富广度
 
  一是注重品牌推介。大力倡导品质立牌、匠心护牌的企业精神,打造“1+3+N”杭白菊品牌矩阵(一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三个省级品牌、多个知名品牌),依托龙头企业、产业联盟和行业协会,共享茶博会、农展会、菊花节品牌溢出效应。目前,全市拥有杭白菊浙江省著名商标6个、浙江省名牌产品称号3个、绿色食品11个,全产业链品牌价值超10亿元。
 
  二是拓展协作平台。推广沉浸式营销、线上批发、社区团购等模式;发挥东西部协同发展平台作用,做好东技西引、西韵东用融合文章。加快杭白菊标准地改革,通过“四个一点”聚力,实现菊农、村集体增收同频共振。如海泰菊业依托电商平台,销售收入近4000万元;黑水县杭白菊种植加工带动周边农户就业3000余人次。
 
  三是催化共同富裕。推行订单抱团、一卡投售、质量激励模式,破解单打独斗效益低、销售途径不畅通等难题。打造果菊飘香子恺路精品路线,整合盘活农村文化资源,杭白菊茶饮、丰家八碗等“杭白菊+餐饮”模式推陈出新,农旅融合助力农户增收。2022年实际收购订单农户1628户,户均增收680余元;农家乐主体30余户,户均增收8000余元。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食品机械设备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食品机械设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联系电话:0571-87759655;邮箱:804074602@qq.com

产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