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盐县发挥平原水乡和产粮大县优势,聚力做好稻虾“土特产”文章打造平原水乡县“一县一链”示范样板,在全省率先组建稻虾产业协会,率先设立小龙虾交易市场,率先举办稻虾文化节,创成首批省级稻渔综合种养重点示范县,累计发展稻虾4.58万亩,列嘉兴市首位,2022年稻虾全产业链产值达4.02亿元。近期,人民日报客户端直播报道海盐小龙虾抢先上市。
一、强一产,精细种养筑牢产业基础
一是以标准引领生产。推行标准化种养,编印《海盐县稻田小龙虾综合种养模式图》,牵头制定嘉兴市地方标准《平原水乡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第三部分:稻虾》,同时组建稻虾产业专家团队,邀请高校专家、土专家担任种养顾问,举办节点性技术培训班等,实现优质稻、品质虾的种养匹配,累计建成稻虾百亩示范基地104个,其中300亩以上省级示范基地14个。
二是以双强提质增效。在全市首推“稻虾轮作+繁养分离”模式,指导县内小龙虾繁育基地试验30%外地虾+70%本地虾的比例杂交育苗,解决虾苗连续自繁自育导致的品质退化、育种率低问题,出苗率提高150%。同时构建稻虾田低压灌溉体系,改善小龙虾生长环境,累计建成低压灌溉稻虾田2.8万亩,小龙虾亩均增产20斤以上,该做法被农民日报报道。
三是以绿色护航发展。强化稻虾种养高效生态农业职责定位,落实签订规范稻虾种养行为承诺,严禁养殖使用违禁药物,推进稻虾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同时构筑稻虾田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推广蜜源植物种植、田埂留草、诱虫灯等非化学防控手段,全县稻虾田水稻生育期农药使用次数平均降至0.24次,农药减量88%。
二、优二产,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
一是聚力产业链补强。聚焦稻虾延链补链强链,政策扶持主体培优育强,对符合要求的稻虾产业化项目,给予项目主体审价投资额35%的补助,限额350万元。同时积极推进产业链招商,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主攻方向,先后引进世界500强北大荒农垦集团签约中央厨房项目、勿忘农种业公司等,拓展稻虾产加销能力。
二是拓展生态米生产。以生态米定位开发“海盐稻虾米”,立项支持浙江海元米业实施优质稻米加工项目,建成大米年加工能力超10万吨的现代生产流水线,年产值达到7000万元。目前,该县已建成以浙江海元米业为龙头,海盐华星农场等3个稻米加工中心为辅助的稻虾生态米加工体系,2022年县内稻虾米加工量突破1.9万吨,发展“企业+农户”模式稻虾米订单1万亩。
三是破题小龙虾加工。以“一道菜”成就产业“一条龙”发展为目标,紧抓龙虾调味预制菜风口,依托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浙江万好食品有限公司,达成“协会+企业”产销合作意向,建设年产150万份的稻田小龙虾预制菜深加工项目,推动完善稻虾产业加工链,实现全市小龙虾加工率先破题,预计年消纳稻田小龙虾1200吨,实现产值4500万元,带动农户收入2400万元。
三、活三产,精心布局激发产业活力
一是拓展流通餐饮。坚持县内县外“双循环”,县外积极与长三角地区美食城、批发市场等合作,拓展大城市销售市场。县内建设浙北小龙虾专业交易市场,推动搭建直销门店,打造海盐海港市场龙虾餐饮美食品购街,建成海盐稻虾旗舰店,实现中端流通与终端消费两大市场升级。今年以来,该县已累计销售稻田小龙虾超200吨。
二是塑造品牌文化。全省率先打造稻虾文化,连续五年举办稻田龙虾文化节,第三届稻虾文化节受到中央17套等主流媒体报道。全省率先发布稻虾区域公共品牌,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和品牌质量保护负面清单制度,举办海盐好稻米品鉴会,华星农场、海元米业生产的“盐邑龙虾米”分获“浙江好稻米”“禾城好米”金奖。
三是推进农旅融合。充分挖掘稻虾产业旅游功能,提升稻虾种养核心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深入融合美丽乡村建设,挖掘小龙虾趣味活动,开发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体验农业等业态,建成稻田小龙虾垂钓园等30余处,创成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点)8个。2022年,全县稻虾农旅融合业态累计吸引游客超16万人次,带动乡村旅游收入达1300余万元。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