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搜索右侧

今日热点

更多+

推荐专题

更多+

推荐展会

更多+

企业直播

更多+

峨眉山市“四个聚焦” 大力发展山地农业

2023-07-26 08:54:09 来源:乐山市农业农村局 阅读量:10310

   近年来,峨眉山市立足“六山三丘一平”地貌特征,充分挖掘资源禀赋,聚焦四个方向大力发展山地农业,茶、菜、药三大特色产业规模达39万亩、产值21.5亿元,逐步形成以“峨眉山茶”为核心,高山蔬菜、道地中药材与农旅融合相呼应的山地农业经济。
 
  一、聚焦“三大载体”建强生产基地
 
  一是园区集聚生产。坚持“以园带区、以区带业、以业带户”的发展模式,深入实施“11812”园区梯次培育计划,建成国家级农业园区1个、乐山市级5个、县级10个,其中峨眉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四川省首个以茶叶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全国早茶、全国名优绿茶、精制川茶三大核心区,荣获世界绿茶黄金产区。
 
  二是科技引领生产。与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建成园区研发中心、茶机重点实验室、蔬菜育苗基地等一大批科技研发平台,选育“峨眉问春”等优良品种2个,打造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近10万亩,建成国内一流的名优绿茶加工生产线5条,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5.2%,科技成果转化率达70%。
 
  三是绿色赋能生产。坚持生态优先,大力推进绿色农业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8%以上,拥有“峨眉山茶”“峨眉山菜”“峨眉山道地中药材”等绿色食品28个、有机农产品26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峨眉山茶”入选首批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区域品牌价值达46亿元,跻身2022中国绿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前10强。
 
  二、聚焦“三大环节”畅通销售网络
 
  一是搭建线下端市场。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立企业品牌自营直销店1300余家。建成集鲜叶交易、名优绿茶交易、仓储物流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大西南茶业市场,每年春茶交易会汇聚全国20余个省市的茶商入市交易,年交易额超100亿元。
 
  二是发展线上端商务。实施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引导企业与天猫、京东等平台开展线上深度合作,设立特色馆、直营店等,村级电商覆盖率达95%,线上交易额比2017年增长275%,形成“立足大西南、覆盖全中国、走向全世界、销售上百亿”的营销大格局。
 
  三是实现产销端对接。依托川菜直供港澳试点基地建设县,建成高山蔬菜销售集散中心,与盒马生鲜、永辉超市等大型连锁商超签订蔬菜直供协议,订单式高山蔬菜面积达3万亩,年供给高山蔬菜约8.8万吨,年销售额约1.8亿元。
 
  三、聚焦“三大联结”提升产业质效
 
  一是联结培育主体。出台职业农民养老医疗保险补助、学历提升等6项扶持政策,开展职业农民制度试点工作,全市320余人通过初、中、高级职业农民职称资格认定,实现身份向“职业”转化。出台峨眉山市家庭农场、合作社认定管理办法,培育家庭农场849个、农民合作社452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4家。
 
  二是联结发展三产。制定《产业园茶旅融合实施规划》等专项规划10个,建成“嘉峨茶谷”“寨子茶里”等茶旅融合示范点8个、精品茶旅线路6条,其中峨眉山禅茶生态康养基地入选“中国美丽茶园”,“峨眉问茶·万年祈福”“千年禅茶·忆在峨眉”入选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年吸引游客上百万人次,农旅就业人员年增收超5000元。
 
  三是联结利益共享。推广“龙头企业(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农民”发展模式,实现企业与基地、基地与农户的有效对接,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经营,让农户尽可能多地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发展、地方受益。2022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84元,总量位居乐山区县第二位。
 
  四、聚焦“三大创新”强化服务保障
 
  一是创新组织体系。坚持“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创新构建“1+13+154+N”联乡包村工作体系,在市委统一领导下,县级领导包片、科级干部包村、党员干部包户,选派乡村振兴工作队全覆盖驻村帮扶,134家本土企业联村结对。
 
  二是创新投融机制。出台《峨眉山市财政金融支持“三农”工作方案》等系列惠农政策,每年将60%以上的衔接资金用于发展山地农业和配套基础设施。设立5000万元乡村振兴贷款风险补偿金,开发“春茶贷”等金融产品,累积发放农担贷款324笔、贷款金额3.97亿元。
 
  三是创新改革路径。坚持集成思维,系统推进农村产权制度、供销合作社等新一轮农村改革,推动各类要素资源高效配置。出台“人才十条”政策,加大就业创业、科研创新支持力度,培育出一大批职业农民、家庭能人投身山地产业发展。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食品机械设备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食品机械设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联系电话:0571-87759655;邮箱:804074602@qq.com

产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