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搜索右侧

今日热点

更多+

推荐专题

更多+

推荐展会

更多+

企业直播

更多+

2022年度全国食用菌统计调查结果分析

2024-01-02 09:25:51 来源:云南省食用菌协会微信号 阅读量:10597

  据云南省食用菌协会对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宁夏、海南和港澳台等省区)的统计调查,2022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4222.54万吨(鲜品,下同),增长2.14%;2022年总产值3887.22亿元,增长11.84%。
 
  一、产量情况
 
  食用菌产量在300万吨以上的有5个省:河南省602.46万吨、福建省489.1万吨、黑龙江省388.9万吨、河北省338.04万吨、山东省301.31万吨。
 
  1、河南省。食用菌各类品种生产折合60.07亿袋以上,鲜菇产量602.45万吨、产值432.9亿元,分别增长4.56%、5.51%。主要特点:一是科技对产业发展的贡献度稳步提高。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经费投入加大,省农业良种(食用菌)联合公攻关食用菌项目育种专项正式启动,“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食用菌专项连续支持。食用菌学科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二是政策对产业发展促进作用持续发挥,一批省级食用菌相关的产业政策和项目对全省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助推作用明显。三是食用菌产业三产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工企业不断增加,加工品种不断增多,加工比率稳步提高。一批大型专业化市场相继建成运行,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四是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进一步稳固,一批大型生产企业相继投产,一批出口型生产加工基地培育成果凸现。五是食用菌产业出口创汇能力稳步增强,全省食用菌产品出口数量14.5万吨,出口额13.42亿美元,分别增长49.8%和65.7%,其中西峡县出口12.76亿美元。罐头及鲜菇出口大幅增加,传统的干香菇出口下降43.7%。
 
  2、福建省。全省食用菌产量489.1万吨,增长2.32%,产值260.44亿元,增长4.97%,主要特点:一是工厂化生产有力推进。全省有工厂化生产企业166家,产量超116万吨,占全省总产量近25%,品种结构优化,现代栽培设施装备加快推广应用,为工厂化生产注入新动能。二是产业集聚更加凸显。全省把食用菌列入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3212”工程,实施国家珍稀食用菌产业集群,涵盖古田、屏南、罗源、顺昌、尤溪、浦城、南靖、漳州高新区等8个县(市、区),实施项目超50个,完成投资3.28亿元。全省生产规模万吨以上食用菌大县达48个,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有20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62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三是生产栽培模式不断创新,社会化服务和全产业链协调发展特点明显,加工能力显著提升。
 
  3、黑龙江省。依据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折鲜后测算,受黑木耳价格上扬影响,黑木耳种植规模上升幅度较大,其他品种如猴头、大球盖菇、元蘑和滑菇等品种生产规模也同步增大,统计方式进一步完善,全省产量大幅度提升。
 
  4、河北省。产量338万吨,生产品种达到38类,深加工产品50余种,综合产值实现231亿元。一是健全工作机制,推动产业发展。出台了《河北省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方案(2021-2025年)》等一揽子政策和规划措施推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从资金安排、项目统筹、科技人才、用地保障等方面向食用菌产业倾斜,开展食用菌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培训等35次,实地指导集群建设200多次。二是强化资金管理,提供有力保障。建立了以中央财政投入为引导、省市县财政投入为辅助、社会资本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共同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三是优化产业布局,实现集群发展。通过利益联结发展机制,15个集群县通过内招外引,吸引了300余家企业参与产业发展。推进了菌棒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管理标准化、栽培轻简化、产品优质化。四是打造全链产业,实现融合发展。围绕产业集群建设,搭设了全省食用菌大数据服务平台,入驻企业达到1325余家,对菌种生产、食用菌加工、冷链物流、市场流通等过程进行全程管理。新增冷藏、初深加工项目20个,总投资达6.7亿元。食用菌深加工产品开发力度逐步加大,企业研发了50余种加工产品。五是加大宣传推广,打造品牌效应。安排省级资金200万元,开展食用菌品牌创意和宣传推介,形成“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县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协同发展的四级品牌体系,推动全省食用菌产业链条快速发展,通过全方位、电子化、信息化的宣传,品牌产品溢价能力提高10%以上。
 
  5、山东省。产量301.31万吨,下降0.77%,产值190.85亿元,提高1.14%。产量超万吨的县(市、区)有29个,产值超亿元的县(市、区)有23个,邹城、鱼台、惠民、冠县等一批主产县、市(区)闻名全国。突出表现在:一是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平菇、金针菇、毛木耳等优势主栽品种继续保持了平稳发展,大球盖菇、长根菇、羊肚菌、金耳、鹿茸菇、桑黄等珍稀菇类规模不断发展壮大,规模化栽培品种达30余个。二是栽培模式不断创新。多功能恒温生产菇房、高标准周年生产大棚、新型遮阴棚、集装箱式周年生产菇房等新型栽培设施及立体化、周年化、菌菜轮作等生产模式逐步得到推广与应用,设施生产效益水平进一步提升。三是菌包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创汇能力领跑全国。香菇、平菇、黑木耳、长根菇等品种菌包(棒)专业化生产规模快速增加,且生产机械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外销和出口创汇能力不断增强,成为产业的亮点和优势。四是标准化、集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型出菇设施和周年高效生产模式等逐步推广应用,全省标准化园区近170个。五是食用菌产业逐步拓展休闲观光、科普教育等新功能,发展电商销售等新业态、着力延长食用菌产业链、拉伸价值链,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产量在300万吨以下、100万吨以上的有10个省:四川省244.78万吨、吉林省206.10万吨、贵州省180.49万吨、江苏省154.71万吨、湖北省150.92万吨、江西省149.45万吨、辽宁省138.69万吨、陕西省127.64万吨、湖南省120.17万吨、广西自治区104.24万吨。
 
  1、四川省。产量244.78万吨、产值269.50亿元,分别增长8.83%、11.46%。食用菌种类共计35种,主要品种有:毛木耳、平菇、香菇、冬虫夏草、金针菇、羊肚菌、竹荪、黑木耳、大球盖菇、杏鲍菇和松茸。相对2021年产值,前十的食用菌中平菇、冬虫夏草、羊肚菌、黑木耳和松茸均下降,降幅最大为平菇,降低了10.94%;其余五种食用菌产值较2021年均有所增加,其中竹荪产值增幅最多,高出2021年86.66%,其次为大球盖菇,产值较2021年高出63.31%;毛木耳增幅不大,产值提高了2.01%,总量达到93.69万吨。
 
  2、吉林省。产量206.1万吨,减产13.3%。黑木耳产量最多,占56.8%,其次为双孢菇占2.81%、榆黄蘑1.56%、灵芝0.52%等。受疫情影响,前期农业生产准备工作较往年滞后及劳动力投入不足,对全年产量降低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灵芝种植规模有较大发展。
 
  3、贵州省。全省有食用菌相关经营主体1200余家,产量180.49万吨,产值213.88亿元。一是产业发展由规模扩张发展阶段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自2016年提出发展食用菌产业以来,全省食用菌规模由原来的5亿棒增加到2022年的60.5亿棒,产业规模翻了12倍。二是产业有特色。贵州特色食用菌比重大,珍稀食用菌品种较多。红托竹荪和冬荪全国独有,实现了规模化种植;羊肚菌后发赶超,规模约4万亩;黑牛肝在贵州贞丰县实现工厂化生产。三是工厂化程度高。食用菌工厂化年产能1000万棒以上的企业115家,以食用菌为主导产业的省级以上龙头企业50家,国家级7家,初步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局面。四是品种多,主要有平菇、香菇、木耳、大球盖菇、灵芝、茯苓、羊肚菌、白参、皱木耳,还有数量众多的野生菌。五是立体气候明显,反季节种植优势很大。夏季中高海拔的错季食用菌效益较好,从1600米赫章县到2500米威宁县的广阔区域,约有1亿棒的香菇和平菇在此地种植。
 
  4、江苏省。产量154.7万吨,产值142.5亿元。食用菌产业链总体表现出“一多四高”的特点,即栽培种类多,几乎囊括了主要大宗和珍稀食用菌品类。形成了以南京、淮安为主形成菌种育繁生产核心区;工厂化栽培占比高,形成以连云港、徐州、宿迁等地为主的鲜菇工厂化生产与出口核心区;菌物装备生产水平高,连云港、盐城、苏州等地企业制造的食用菌装备在国内占比优势明显;深加工水平高,南通、扬州等地聚集形成食用菌精深加工出口区;产业集聚化程度高,各地依托生产集聚优势和地理分布特点形成了功能差异明显的产业集聚群。连云港市通过“政策推动、龙头带动、创新驱动、品牌拉动”四大举措,食用菌产业覆盖全市19个乡镇,栽培品种由过去较为单一的品种发展到杏鲍菇、双孢菇、海鲜菇、秀珍菇、白灵菇、白玉菇、茶树菇、香菇、鹿茸菇、羊肚菌等近20余种。初步建立起产销一体化经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食用菌产业发展体系。
 
  5、湖北省。产量150.9万吨,增长2.86%,产值155.4亿元,增长1.8%;出口54.84亿元,增长7.3%。香菇生产规模最大,约占全省食用菌总产量的70% ;黑木耳、平菇、金针菇等常规食用菌栽培规模有所下降;羊肚菌、大球盖菇、鹿茸菇、秀珍菇、灵芝、茯苓、天麻等珍稀食药用菌产量持续增长。食用菌产业是湖北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在保障全省蔬菜供应,扩大出口创汇、增加农民收入、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等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省政府纳入全省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项目建设,具有栽培区域较为集中、产业链条较为完整和产业整体优势明显的特点。
 
  6、江西省。产量149.45万吨、产值145.26亿元,分别增长8.45%和6.92%。主要特点:产业规模稳步提升,工厂化生产分别加快,珍稀品类优势显现。茶薪菇是江西的优势品种,产量一直为全国第一,占全国的50%以上。双孢蘑菇、海鲜菇、灵芝、竹荪、鹿茸菇等占全国的比重较高,均超过10%。生产较集中的优势产区有赣州市、抚州市、上饶市、宜春市和吉安市等地,以上5市产量均在10万吨以上,占全省总量的约77%。以茶树菇、平菇、香菇、双孢蘑菇、木耳、竹荪等品种为主栽品种,以及其他特色品种为辅的包括抚州、赣州、宜春、新余、吉安、上饶、鹰潭、景德镇等。生产规模超过1000万袋的食用菌生产大县包括广昌县、黎川县、安远县、新余市高新区、信州区、余干县、渝水区、永丰县、乐平市等。
 
  7、辽宁省。产量138.69万吨,增长7.91%;产值126.83亿元,增长2.44%。香菇产量增长0.38%、平菇产量增长58.1%、滑子菇产量增加13.9%、羊肚菌产量增长20%、大球盖产量增长7.8%、灵芝产量增长3.85%、秀珍菇产量增长50.6%,蛹虫草产量增加53.8%,其他菇种双孢菇、茶树菇、杏鲍菇等处于持平状态。
 
  8、陕西省。产量127.64万吨,减少1.5%,产值107.97亿元,增长1.6%。香菇产量最多,占57.7%,其次为黑木耳15.2%、平菇9.4%、天麻9.0%、金针菇3.1%、羊肚菌1.1%、杏鲍菇3.2%,其他品种每种不足万吨。羊肚菌和林下天麻种植规模有较大发展。受市场物价整体上涨的拉动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方式转变,产值有小幅增长,促进了农民增收。
 
  9、湖南省。产值产量均实现小幅增长。传统优势品种如平菇、茯苓、草菇等实现稳步生产,羊肚菌、大球盖菇的产量近年呈现“井喷”式增长。湖南气候多样、地势多变,全省食用菌种植呈点状分布,难以形成大规模成片式发展。药用菌(如茯苓、天麻、灵芝、桑黄等)在湖南的种植比例较大,特别是湖南靖州,建成了全国最大的茯苓交易市场。
 
  10、广西自治区。产量104.24万吨,产值97.84亿元,分别增长3.22%、10.19%。主要经验:广西食用菌产业模式暨品种结构布局优化成效显著,因地制宜形成了设施化生产优势区及工厂化生产优势区,以及秀珍菇、红椎菌、灵芝等食药用菌、桑枝食用菌共六大食用菌品种优势产区。重点打造了一批食用菌大市,如桂林市、玉林市、南宁市不断推进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产量规模及产业效益非常客观,近几年来三市年产量和占全区70%以上。全区年栽培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的县(市、区)有30个,产量超过1万吨的县(市、区)有26个,产值超过1亿元的县(市、区)有26个。
 
  产量100万吨以下、50万吨以上的有5个省:云南省98.33万吨、广东省89.22万吨、安徽省70.79万吨、浙江省67.81万吨、内蒙古自治区52.57万吨。
 
  1、云南省。产量98.33万吨,产值382.61亿元,分别增长15.49%和17.75%。其中:野生食用菌产量31.61万吨,产值250.54亿元;栽培食用菌产量66.72万吨,产值132.07亿元。全省以野生食用菌为主,约占总产值的七成,主要有松茸、牛肝菌、松露、鸡油菌、干巴菌、鸡枞、青头菌、红菇、奶浆菌等10余个品种。栽培食用菌主要有木耳、香菇、平菇、姬松茸、羊肚菌、天麻、大球盖菇、金耳、白参、黑皮鸡枞、暗褐网柄牛肝菌等。一是产业政策支持有突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云南省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省供销合作社组织编制并印发了《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明确提出了未来5年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布局、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二是加大云菌宣传推介力度。各地政府主导举办了食用菌宣传、文化活动,对“云菌”产品文化宣传造势,提高社会对“云菌”产业发展的认知度,营造良好氛围。三是标准化工作成效显著。制(修)订国家标准3项,同时加强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四是出口创汇连续保持平稳。全省食用菌出口9256.54吨,出口值1.7亿美元,出口或转口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五是经营主体壮大且品牌建设有突破。全省已发展食用菌交易市场408个、面积91万平方米、交易量30.53万吨、交易额191.73亿元。食用菌“三品一标”建设不断提升,获得食用菌认证的有机产品40个、绿色食品9个,地理标志产品7个、省级新品种6个。六是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效果明显,产业主体逐步壮大。
 
  2、广东省。由于生产成本高,农户生产的病虫害多发,且受疫情影响,农户式生产减少。随着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加大,食用菌产业园的建设,推行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灵芝、秀珍菇、大球盖菇等适合乡村推广的品种栽培增多,产量提高。
 
  3、安徽省。2021年安徽省密集出台了三个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文件。2022年,全省认真贯彻落实三个文件,克服疫情影响,大力培育食用菌产业。主要特点:一是推进力度大。省委、省政府将发展食用菌纳入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及“两强一增”行动调度,省、示范市县对食用菌产业发展进行月分析、季调度。二是启动“食用菌产业振兴行动”。重点推进“八大工程”,构建“3区4地4市40县”产业布局,抓点带面,金寨、南陵、东至、灵璧、利辛、旌德、铜陵义安区、滁州南谯区等一批县市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三是加强资金支持。省统筹2000万元支持食用菌产业,示范市县整合相关涉农资金9亿多元,引导、撬动社会资本22亿元投入食用菌产业。四是引进李玉院士团队,举办了4个省(区)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菌物种质资源调查采集培训班,开展了全省31个区域的调查采集工作,成立了项目运营平台。五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七河生物、众兴、品品鲜、康恒等大型企业入驻安徽,招商引资75个项目投产,43个项目在建,10个项目签约或在谈。
 
  4、浙江省。2022年产业企稳向好,在全产业链均衡发展方面寻求突破。“做精一产”:在继续打造丽水“四朵金花”(庆元香菇、庆元灰树花、龙泉黑木耳、龙泉灵芝)、“常山猴头”、“江山白菇”、“平湖蘑菇”等传统名优产品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适度发展羊肚菌、绣球菇等其他珍稀品种。“做实二产”:在原有较为扎实的精深加工企业集群的基础上,持续深耕,向精深加工纵深延伸。“做活三产”:继续做活产品流通、产业交融、人才流通、信息流通。
 
  5、内蒙古自治区。特色种类珍稀喜冷凉的中低温型食用菌种类如草原蘑菇、羊肚菌、大球盖菇在内蒙古种植范围和规模快速扩大。通过“科技云讲堂助力农牧业”,“科技特派员夜校直播课”等线上平台,借助微信视频号、抖音、快手、知网在线教学服务平台、开展多种形式培训、宣传推广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通过上下联动逐级帮带,实现食用菌技术服务全覆盖。
 
  产量50万吨以下的有9个省(区、市):山西省45.16万吨、重庆市37.39万吨、甘肃省33.47万吨、新疆自治区10.33万吨、天津市7.5万吨、北京市7.42万吨、上海市4.04万吨、青海省0.78万吨、西藏自治区0.74万吨。
 
  1、山西省。产量45.16万吨,产值35.23亿元,分别增长6.1%和5.83%,其中增幅较大是香菇、木耳、平菇和羊肚菌,合计增长超3万吨。主要原因:一是万荣、垣曲等基地进一步提高了苹果木、梨木等利用,扩大了运城、临汾等地秋冬季香菇栽培的规模。二是继续发挥山西吕梁山、太行山夏季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的气候优势,进一步扩大了反季节香菇栽培的规模。三是吕梁市中阳县黑木耳成功栽培,带动了柳林、娄烦等地黑木耳产业的发展。四是羊肚菌栽培规模进一步加大,全省栽培超过了2000亩。
 
  2、重庆市。产量37.39万吨、产值33.42亿元,分别增长2.35%、12.94%。产量5-10万吨的区县有2个,分别为永川区和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栽培品种为平菇、香菇、秀珍菇、金针菇,4个品种的产量35.01万吨、产值25.94亿元,分别占重庆食用菌总产量的93.63%、总产值的77.62%。工厂化栽培的品种5个,分别为金针菇、海鲜菇、北虫草、鹿茸菇、冬虫夏草,产量5.56万吨,占总产量的14.87%,产值3.6亿元,占总产值的10.77%,本年度工厂化栽培新增产能来自鹿茸菇、海鲜菇、北虫草、冬虫夏草。产值超1000万元的品种有榆黄菇、茶薪菇、大球盖菇、黑木耳。
 
  3、甘肃省。全省栽培品种20多种,产量33.47万吨,产值35.53亿元,分别下降22%和4%。其中产量达到万吨的有香菇、平菇、双孢菇、金针菇、黑木耳、大球盖菇和真姬菇,占总产量和总产值的86.94%和78.12%。食用菌产量整体有较大幅度下降,一是受疫情影响,原材料运输环节滞后,对菌棒的生产效率影响大;二是油价上涨引起运费增加,原材料上涨,导致菌棒生产成本增加;三是外销压力大,导致企业、种植户积极性不高,产能缩减。
 
  4、新疆自治区。在“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对口援疆”、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等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规模翻了1.5倍约达1.3亿袋(棒),产值约7.2亿元,香菇和黑木耳增速明显。生产方式由“传统农户分散生产”为主,转变为“集约化制袋(棒),分散出菇”为主(占比超过60%)。出现了较大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平菇是新疆传统种植的优势菇类,各个县市均有分布,群众基础好,最大生产区为乌鲁木齐市,年产规模在1000万袋以上。香菇、黑木耳和杏鲍菇是近年迅速发展以规模化、机械化和集约化生产为主。其中香菇主要分布和田县、洛浦县、和田市、库尔勒市、图木舒克市和特克斯县等地。黑木耳主要分布区为乌什县、阿克苏市、喀什市、温泉县、察布查尔县等地,其中以乌什县规模最大。杏鲍菇主要分布在第六师102团和石河子市,为工厂化生产方式。
 
  5、天津市。大宗菇类为香菇、杏鲍菇、平菇、真姬菇、茶薪菇、白灵菇;珍稀品种种植规模比较小,主要为羊肚菌、秀珍菇、大球盖菇、灵芝、长根菇、银耳和榆黄蘑等。随着食用菌消费市场回暖,以及大众健康意识的普遍增强,对珍稀菇类和高品质健康产品的需求逐步增加,食用菌消费市场供需基本稳定。
 
  6、北京市。产量7.42万吨,增长2.63%。平菇3.80万吨,增长10.79%,其主要原因是2021年平菇整体销售价格较高,种植规模及产量有所增加。工厂化杏鲍菇企业转产鹿茸菇,杏鲍菇产量由2021年的7900吨减至522吨,鹿茸菇产量增加了5500吨;政府鼓励林下经济发展,主要菇种为大球盖菇,大球盖菇产量增加了1683.9吨。
 
  7、青海省。制定并发布《青海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青海省食用菌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为全省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依托东部协作、对口援建、乡村振兴扶贫基金等项目,食用菌产业发展提档升级,发展速度稳定,发展态势良好。生产规模2320.6亩,产量7246.4吨,产值10702.8万元,生产企业、合作社40家。生产品种有:香菇、平菇、羊肚菌、大球盖菇、榆黄蘑,秀珍菇、灵芝、鸡枞菌等。
 
  二、产量、产值与品种分析
 
  产量方面。与2021年相比,实现产量增长的有18个省(区、市):青海省97.61%、安徽省26.40%、黑龙江省21.17%、云南省15.48%、上海市15.46%、新疆自治区12.82%、四川省9%、江西省8.45%、辽宁省7.91%、山西省6.1%、广东省4.65%、河南省4.57%、广西自治区3.22%、重庆市2.92%、湖北省2.87%、北京市2.54%、福建省2.32%、河北省2.02%。西藏自治区持平。
 
  有10个省(区、市)产量呈现负增长:山东省-0.77%、陕西省-1.59%、湖南省-5.15%、内蒙古自治区-5.48%、天津市-7.34%、浙江省-9.68%、吉林省-10.83%、江苏省-13.96%、贵州省-14.05%、甘肃省-21.89%。
 
  产值方面。2022年产值超过100亿元的有:河南省432.95亿元、云南省382.61亿元、黑龙江省293.6亿元、四川省269.5亿元、福建省260.44亿元、河北省233亿元、贵州省213.88亿元、山东省190.86亿元、吉林省181.52亿元、广东省163.44亿元、湖北省155.43亿元、江西省145.27亿元、江苏省142.5亿元、湖南省124.09亿元、辽宁省122.2亿元、安徽省116.391、陕西省107.97亿元。
 
  产值100亿元以下的依次是:广西自治区97.84亿元、内蒙古自治区59.70亿元、浙江省48.81亿元、甘肃省35.53亿元、山西省35.23亿元、重庆市33.42亿元、新疆自治区18.22亿元、天津市7.46亿元、北京市5.17亿元、青海省5.16亿元、上海市4.7亿元、西藏自治区1.4亿元。
 
  分品种方面。2022年产量过100万吨的依次是:香菇1295.48万吨、黑木耳749.万吨、平菇615.67万吨、其他菇225.95万吨、毛木耳223.07万吨、金针菇202.54万吨、双孢蘑菇157.25万吨、杏鲍菇151.55万吨等8个品种。
 
  产量在99-30万吨的依次为:茶薪菇88.23万吨、秀珍菇63.67万吨、滑菇63.46万吨、真姬菇54.62万吨、银耳54.07万吨、大球盖菇41.05万吨等6个品种。
 
  香菇依然最多,占总产量30.68%,黑木耳第二,占总产量的17.74%。平菇第三,占总产量的14.58%。
 
  21个品种产量增长:榆黄菇556.95%、冬虫夏草210.82%、羊肚菌 172.04%、鹿茸菇131.95%、大球盖菇93.05%、竹荪46.70%、猴头菇46.04%、长根菇(黑皮鸡枞)45.38%、灵芝21.63%、其他菇20.39%、红椎菌16.42%、天麻12.52%、北虫草7.55%、秀珍菇7.49%、牛肝菌7.15%、黑木耳6.48%、灰树花4.26%、真姬菇3.78%、毛木耳1.08%、银耳0.86%、平菇0.71%。
 
  13个品种产量减少:香菇-0.02%、茶薪菇-1.40%、双孢蘑菇-2.33%、滑菇-3.49%、姬松茸-3.53%、茯 苓/猪苓-4.13%、金针菇-5.61%、草菇-10.67%、白灵菇-22.45%、杏鲍菇-26.14%、鸡腿菇-38.33%、金福菇-59.06%、松 茸-67.01%。
 
  三、出口情况
 
  海关统计出口数据显示:2022年度全国各类食用菌产品年出口数量为68.25万吨、创汇金额31.5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69%、9.94%。
 
  ——10种出口数量超万吨的品种依次为:小白蘑菇(洋蘑菇)罐头16.36万吨、蘑菇菌丝13.76万吨、其他蘑菇罐头9.93万吨、其他鲜或冷藏的蘑菇7.28万吨、鲜或冷藏的金针菇4.54万吨、干香菇3.33万吨、其他伞菌属蘑菇罐头3.13万吨、干木耳2.07万吨、鲜或冷藏的香菇1.91万吨、鲜或冷藏的伞菌属蘑菇1.826470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3%、-17%、43%、11%、28%、-38%、25%、9%、4%、-1%。
 
  ——出口创汇金额前10种产品依次为:其他蘑菇罐头11.07亿美元、干香菇5.33亿美元、小白蘑菇(洋蘑菇)罐头3.77亿美元、干木耳3.07亿美元、其他鲜或冷藏的蘑菇1.31亿美元、其他伞菌属蘑菇罐头1.09亿美元、干银耳0.88亿美元、蘑菇菌丝0.84亿美元、其他制作或保藏的蘑菇及块菌0.74亿美元、鲜或冷藏的金针菇0.70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9%、-38%、27%、10%、17%、51%、33%、-17%、42%、-3%。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食品机械设备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食品机械设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联系电话:0571-87759655;邮箱:804074602@qq.com

产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