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搜索右侧

今日热点

更多+

推荐专题

更多+

推荐展会

更多+

企业直播

更多+

《关于加快晋城市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发布

2024-02-04 11:20:33 来源:晋城市农业农村局 阅读量:10191

  晋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晋城市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委、办、局:
 
  《关于加快晋城市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晋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2月25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加快晋城市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
 
  实施方案
 
  为加快我市预制菜产业健康发展,提升晋城“特”“优”农业的质量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晋城“特”“优”农业,从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出发,聚焦打好特色优势牌、有机旱作牌、加工转化牌,开发具有“晋城味道”特色的预制菜,打造产业链条全、经营主体壮、创新能力强、品牌认知高、市场营销优、带动能力强的预制菜产业体系。到2025年,全市预制菜加工销售收入超过30亿元,培育3条超亿元预制菜产业链,培育10个预制菜示范企业,打造5个预制菜知名品牌。
 
  二、发展重点
 
  以健康食品、功能食品为主要特征,按照即配、即烹、即热、即食要求,加快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转化。
 
  ——杂粮类。以小米、红薯等特色杂粮为依托,开发即食小米粥、杂粮包、五谷杂粮粥、酸辣粉、冻烤薯等杂粮特色产品。
 
  ——畜禽水产类。以猪肉、羊肉、鸡肉和三文鱼等畜禽和水产类资源为依托,发挥基地带动作用,开发晋汾白猪等地方特色品种肉食产品,分割肉、调理肉等冷冻食品,胡一刀和陈三贵等冷鲜肉、熟食肉,“十大碗”“八八水席”过油肉等家庭菜肴和节庆大餐。
 
  ——蔬菜类。以黄瓜、辣椒、番茄、香菇、茴子白等蔬菜产品为依托,开发即配净菜、脱水蔬菜包、黄花酱、辣椒酱、番茄酱、蔬菜沙拉、酱菜、泡菜、营养代餐等产品。
 
  ——干鲜果类。以苹果、梨、核桃等干鲜果品为依托,开发冻干果蔬、核桃派、梨膏、梨系列饮品等产品。
 
  ——主粮类。以小麦、玉米等主粮为依托,开发枣馍、蛋糕、玉米面条等产品。
 
  ——药食同源类。以党参、山茱萸、桑叶、蜂蜜和连翘等药食同源产品为依托,发挥“中国·山西康养产业发展大会”牵引带动作用,开发党参炖母鸡、山茱萸饮料、桑叶面、蜂蜜酒和连翘啤酒等功能性产品。
 
  三、重点任务
 
  (一)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加大预制菜产业链主企业培育力度,加强分类指导,培育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预制菜龙头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
 
  (二)提升原料供应能力。结合我市“6+3”产业的布局,依托现有特色产业基地或产业带,提升预制菜原料标准化、规模化供应能力。支持预制菜企业通过自建基地、合同订单等方式,建设长期、稳定、优质的原料供应渠道。〔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三)推动园区化发展。充分发挥现有产业园区,通过优化整合、“腾笼换鸟”、合作开发等,新建改造建设预制菜产业园,推动预制菜产业链集中入园发展,形成预制菜产业集聚效应。〔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四)完善预制菜产业冷链物流体系。加强生产预冷、仓储冷库、低温初加工、冷链加工、冷链配送和低温冷冻保鲜等冷链设施建设。设置田头前置仓、销区前置仓,补齐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首末端物流运输的短板。〔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交通运输局〕
 
  (五)打造知名品牌。对接“太行一号”“义城红薯”“高平大黄梨”“阳城桑叶茶”“陵川连翘茶”“沁河浪花”等公用品牌,构建晋城预制菜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公用品牌的品牌矩阵。挖掘预制菜品牌文化内涵,提升品牌附加值和软实力。鼓励“老字号”传统美食、特色名吃进行预制菜工业化改造。〔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六)拓宽市场营销渠道。完善线上线下销售网络,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加强商超、农贸市场、餐饮企业、电商平台等渠道建设。对接国内一线市场,设立预制菜体验店、专营店、产品专区。鼓励企业利用各类展会、传统节日、重要活动,开展宣传推介和产销对接,拓展消费市场。〔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
 
  (七)推动行业标准化发展。鼓励和支持有关企业、社会团体和研究机构加快研制预制菜领域团体标准和地方标准。加强标准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积极开展标准宣贯,强化标准实效评估,建立健全反馈机制,推动标准动态更新。强化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支持企业自建实验室,鼓励开展第三方检测。预制菜检验标准发布实施后,组织开展预制菜食品抽检,大力推进“合格证+追溯”管理“亮证”行动,维护消费者权益,保障预制菜食品安全。〔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八)增强研发创新能力。挖掘开发地方特色美食。针对不同群体开发适应性产品,打造预制菜“大单品”;针对防灾应急、户外运动、露营野炊等需求开发场景化产品。支持企业自建或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建立预制菜研发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开展营养风味、品质调控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推动绿色加工、物流保鲜等新型实用技术研究和信息化、智能化专用装备研发。加快预制菜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应用。〔责任单位:市科学技术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
 
  (九)提高数字化水平。加快全程可追溯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整合预制菜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数字资源,提升供应链效率。开展预制菜工厂、车间、设备的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充分运用大数据、云技术等信息技术进行市场分析、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十)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挖掘预制菜产业涉及的农耕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文化赋能预制菜产业发展。打造预制菜文化IP,开发预制菜文创产品,推荐预制菜旅游线路。在商业区、美食街、旅游景点、美丽乡村等地建设一批预制菜体验点,推进预制菜产业与休闲、旅游、文化、餐饮等产业深度融合。〔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
 
  四、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建立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监测管理,做好服务指导。鼓励各部门加大对预制菜产业支持力度,搭建平台、出台政策,形成合力。〔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
 
  (二)集聚内生发展动力。支持以预制菜产业链企业为主体联合行业商(协)会、金融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等成立晋城预制菜产业协会,对接市场资源、推动标准建设、共建区域品牌。〔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三)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将预制菜产业纳入重点支持的产业和项目,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撬动社会资本投资。在不形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前提下,支持符合条件的预制菜产业项目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对符合条件的预制菜企业给予财政贴息支持。积极为企业纾困解难,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财政局、市税务局〕
 
  (四)强化金融保险服务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信贷服务,创新开发金融产品,扩大首贷和信用贷款覆盖面,提升金融服务预制菜企业能力。积极探索“预制菜+政银担”信贷新模式,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供应链金融。畅通产业资金链,提升产业内生发展动力。鼓励保险机构为预制菜产业链企业定制专属保险产品。〔责任单位: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晋城监管分局、中国人民银行晋城市分行、市农业农村局〕
 
  (五)用好产业用地政策。将预制菜产业发展用地优先纳入乡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年度用地计划保障范围,在每年不少于5%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内重点保障,优化用地审批和规划许可流程,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责任单位: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六)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充分利用报纸、网站、新媒体、自媒体等各类媒体手段,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报道,扩大产品认可度,引导消费新趋势,提高品牌美誉度、影响力,营造预制菜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
 
  政策咨询电话:0356-6995561
 
  附件:晋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晋城市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晋市政办〔2023〕52号).pdf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食品机械设备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食品机械设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联系电话:0571-87759655;邮箱:804074602@qq.com

产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