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晓晶)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日前发布《植物酵素(修订)》行业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2年第一批行业标准制修订和外文版项目计划的通知》,《植物酵素》被列入修订计划项目,计划编号2022-0305T-QB,主要起草单位为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等。目前,该标准项目已经提出征求意见稿,在行业内公开征求意见。
“《植物酵素》(QB/T 5323-2018)已发布实施多年。植物酵素作为主要的酵素品类之一,随着产品种类的创新和质量的提升,现有标准中有些指标、方法已经不适合市场的需求。为了规范企业生产,引导行业发展。根据实际情况,对植物酵素行业标准进行了修订。”该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酵素是指以动物、植物、菌类等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经微生物发酵制得的含有特定生物活性成分的产品。目前,植物酵素分为食用植物酵素、农用植物酵素、日化植物酵素和环保植物酵素。
与QB/T 5323-2018相比,征求意见稿主要对食用植物酵素的理化指标做了修订,将有机酸从特征性指标调整至一般理化指标,“植物酵素发酵会产生有机酸, 一方面可以维持产品酸性, 防止腐败提高产品安全性,并能赋予产品独特风味口感,且还具有抗氧化性等性能,因此有必要设定其下限值,其含量越高,说明其营养成分也越高。”该负责人介绍,征求意见稿根据各企业提供的样品测试结果及建议确定,有机酸液态数值由不小于660毫克/千克修订为不小于4000毫克/千克。
另外,根据食用植物酵素生产原料,并结合市场上产品特性和销售情况,征求意见稿为了更好地体现酵素区别于其他产品的不同特质,也为了更好地满足企业实际需求,最终确定了5项食用植物酵素的特征指标。据介绍,微生物在利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过程中会代谢产生肽、短链脂肪酸、多酚、低聚糖、γ-氨基丁酸等物质。“这些营养物质是衡量酵素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任何食用植物酵素产品都需要满足以上5个指标。”该负责人指出,与QB/T 5323-2018 相比,其中肽含量、短链脂肪酸、低聚糖为新增加的特征性指标。
特征性理化指标值则根据各企业提供的样品测试结果及建议确定下限值。其中,γ-氨基丁酸含量液态酵素由“不小于0.03毫克/千克”修订为“不小于0.1毫克/千克”。“γ-氨基丁酸是酵素在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功能性成分之一,作为有特殊生理功效的非蛋白质氨基酸对人体尤为重要,其含量越高,营养价值就越高。因此确立γ-氨基丁酸指标既可以作为本标准的特征指标,又可以作为衡量其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上述负责人表示,与QB/T 5323-2018相比,征求意见稿提高了γ-氨基丁酸下限值含量。
另外,特征性理化指标中的食用植物酵素多酚类化合物,一方面来源于植物原料本身,一方面是由发酵过程中酵母、 醋酸菌、 乳酸菌等微生物代谢产生,酵素经过发酵增加了多酚类含量。与QB/T 5323-2018相比,多酚含量液态酵素由“不小于0.5毫克/克”修订为“不低于0.35毫克/克”。肽含量液态酵素则不低于1.0毫克/千克;短链脂肪酸(以乙酸、丙酸、丁酸合计)含量液态酵素不小0.2克/千克;低聚糖含量液态酵素不小于0.5克/100克。
该负责人表示,该标准的修订充分考虑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参考了国外相关标准,结合国内企业的实际情况,以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可操作性。该标准的实施将能够规范植物酵素(酵素)行业生产,为国内外销售及开展对外技术、经济交流提供法规依据。
《中国食品报》(2024年06月03日06版)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