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鲍小铁
由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主办的食品产业创新发展及食品减糖高峰论坛暨甜味剂专业委员会和功能糖配料专业委员会2024年行业年会日前在江苏省宜兴市召开。会议得到了承办单位江苏汉光甜味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汉光”)、江南大学未来食品科学中心和宜兴食品与生物技术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轻工行业分会会长,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名誉理事长齐庆中,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理事长杜雅正、副理事长马立田、秘书长杜鉴,宜兴食品与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张光生、副院长黄子洋,江苏汉光甜味剂有限公司董事长顾汉章出席会议。会议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原校长陈坚,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CCFA)主席、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樊永祥,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甜味剂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胡国华,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功能糖配料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朱路甲、郑建仙等专家出席会议并作报告。上述两个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单位、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糖业协会以及来自全国甜味剂和功能糖配料行业的上下游企业代表共300余人参会。
会前召开了由两个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副主任委员单位及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参加的预备会,座谈交流一年来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顾汉章在会上表示,食品产业一直是关乎民生的重要领域,而创新发展则是推动其不断前进的关键力量。在当下,消费者对于食品的品质和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促使企业必须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以甜味剂和功能糖配料为例,行业内不断涌现出更优质、安全、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为食品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江苏汉光作为行业的一份子,始终将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积极投入研发资源,与科研院校紧密合作,力求在甜味剂和功能糖配料领域取得更多突破。面对未来的发展,行业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拥抱创新,加强行业内的交流与合作。只有携手共进,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把握机遇,推动食品产业向着更高质量、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在专题演讲环节,樊永祥作“国际食品添加剂管理动态及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工作进展”的专题报告;江苏大学副校长邹小波作“食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报告;江南大学教授钟芳作“科学减糖技术创新”的报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营养室副主任方海琴作“食品配料的安全性评价与标准”的报告;中国药科大学工学院副院长曹崇江作“特定人群食品功能配料创制与开发”的报告;常熟理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副院长陈梦玲作“甜味感知可塑性及其对健康减糖食品开发的启示”的报告;嘉吉亚太区感官和消费者科学团队负责人施燕作“亚太地区食品与饮料减糖新趋势”的报告;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彦祥作“我国无糖饮料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的报告;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主任、管理合伙人杨晨作“食品添加剂企业出海的国际视野及风险管控”的报告;湖南绿蔓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宝堂作“天然甜味剂的发展潜力与增长点”的报告;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倪建林作“食品添加剂企业在国际经贸政策新动向与应对措施”的报告。
胡国华作甜味剂专业委员会2023—2024年度工作及行业发展报告。报告指出,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高倍甜味剂主要有甜蜜素、糖精、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甜菊糖、甜菊糖(酶转化法)、甘草系列、罗汉果甜苷、阿力甜等,其中6个品种,即甜蜜素、糖精、安赛蜜、甜菊糖、阿斯巴甜、三氯蔗糖还是继续维持大规模生产态势。报告指出,我国是世界高倍甜味剂产品的第一生产大国,高倍甜味剂产量约占全球生产总量的75%—80%。我国也是全球最大的高倍甜味剂出口国家,主要的出口目的地是美国、欧盟和其他发达国家及地区,2023年出口量超过8万吨,多个高倍甜味剂产品的产量和销量都居世界前列。尽管受到了环保政策和要求的变化及中美贸易摩擦等大环境的影响,但总体来看,我国高倍甜味剂行业总体呈良好发展态势。
朱路甲在作糖醇类甜味剂、功能糖配料行业发展和专业委员会工作报告时指出,当前,无糖、低糖类功能性食品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政府各类营养改善计划与行动的助力;二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和健康观念的转变;三是下游食品行业通过产品升级、研制新产品等形式,推出了各种各样的功能及营养保健食品,带动了各类功能性食品需求的迅速增长。2023年,国内无糖饮料行业收入达到241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无糖茶饮料成了新贵。目前全球功能性糖醇市场保持了6.7%的增长态势;2030年,全球功能性糖醇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77亿美元,未来的功能糖和甜味剂行业将面临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会议通过交流研讨,就行业当前形势达成多项共识。首先,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全行业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聚力推动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产品附加值,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始终把握和引领健康需求。其次,要认真贯彻执行GB 2760-2024等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的实施,能够保障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健康权益和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要通过媒体、网络、培训会议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GB 2760-2024等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的内容和要求,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监管人员以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第三,要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培训,使其了解并熟悉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确保在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各方应共同努力,加强宣传、监管、自律和社会监督等方面的工作,确保食品添加剂的规范使用和安全有效。
论坛期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组织召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标识通则》标准修订工作第四次研讨会。主办单位组织参会嘉宾参观宜兴食品与生物技术研究院,考察了研究院各入驻团队实验室、公共实验平台和中试实验平台等区域,了解了研究院如何依托江南大学食品科学、生物工程等优势学科,结合宜兴地方资源,积极推动技术成果转化落地,形成以特医食品、功能食品、预制食品等为代表的产业集群,推动食品生物产业成为宜兴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增长产业。
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论坛+年会”的模式再次受到了与会各方代表的广泛认可,参会人数持续保持高位,充分彰显了行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中国食品报》(2024年07月01日06版)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