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搜索右侧

今日热点

更多+

推荐专题

更多+

推荐展会

更多+

企业直播

更多+

小枇杷大文章:深加工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2025-05-19 15:02:09 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 阅读量:365

  又到枇杷成熟季,金黄的果实挂满枝头,成为果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枇杷保鲜期短、易损耗的特性,一直制约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枇杷季,各地积极探索枇杷深加工之路,一系列深加工成果和创新举措不断涌现,为枇杷产业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浙江台州路桥区桐屿街道小稠村,去年枇杷季销售成绩亮眼,共卖出130多万公斤,销售额达3000多万元。除了新鲜枇杷,村里的枇杷露、枇杷茶饮等深加工产品也备受瞩目。2018年,小稠村党总支开办“枇杷学院”,邀请农技专家为农户提供技术辅导,并搭建枇杷种质资源库优化枇杷品质。2022年,枇杷露生产线投产,每日可生产2000瓶,年销售额达200多万元。2023年,枇杷茶饮上市,一年便售出10万瓶,还远销尼日利亚等国家,不仅带来60多万元的经济增效,还创造了50多个就业岗位。小稠村通过“党总支+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枇杷产业从单纯的鲜果销售,拓展为涵盖深加工的全季产业,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700万元,人均年收入达4万元左右。
 
  无独有偶,在湖北通山县大畈镇,枇杷产业也在深加工的助力下蓬勃发展。通山县种有枇杷3.8万亩,大畈镇作为主产区,产量逐年提升,但销路问题一度困扰着果农。为解决这一难题,大畈镇先后引进枇杷酒庄、八福康等加工企业,利用枇杷制作枇杷酒、枇杷膏等产品。2021年,在政府支持下,湖北臻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落地大畈镇,投资1.1亿元建设果蔬冻干加工生产基地。该公司的冻干生产线于2022年投产,这也是咸宁市第一条冻干生产线。目前,公司主要制作枇杷、火龙果、冬枣等5个冻干单品,日消耗鲜果3.5吨左右。未来,公司计划新增冰激凌产线,进一步拓展枇杷的加工品类和市场空间。
 
  在安徽歙县深渡镇,新安江区域联合党委成立后,积极推进枇杷精深加工。2024年8月新增的枇杷原液生产线,使产量由日均1-2吨提升至6-7吨,预计2025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当地加强果农与精深加工企业合作,新购置“枇杷饮杀菌灌装”加工生产线,推动枇杷衍生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同时,深入链接“歙采缤纷”绿色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开发出枇杷膏、枇杷茶、枇杷糖等5种衍生产品,2024年以来枇杷制品等农特产品销售额突破300万元。此外,联合党委还在谋划以枇杷花茶和枇杷花蜜、枇杷膏为核心的伴手礼套装及相关文创产品,进一步挖掘枇杷的附加值。
 
  随着枇杷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对机械化的需求愈发迫切。在枇杷采摘环节,由于枇杷果实柔软、成熟度不一致,目前仍以人工采摘为主,但人工成本高且效率低。研发适合枇杷采摘的机械化设备,如能够精准识别果实成熟度、轻柔采摘果实的智能采摘机器人,成为提升产业效率的关键。在加工环节,机械化同样不可或缺。以枇杷膏熬制为例,传统工艺多为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产量有限且质量难以保证统一标准。引入自动化熬制设备,能够精准控制温度、时间和原料配比,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稳定性。对于枇杷冻干加工,先进的真空冻干设备和自动化包装生产线,不仅能提升产能,还能更好地保存枇杷的营养成分和风味。在枇杷饮品生产中,从原料清洗、榨汁、调配到杀菌灌装,全流程的机械化生产能够实现大规模、标准化生产,满足市场对枇杷深加工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枇杷深加工产业正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通过开发多元化的深加工产品,不仅解决了枇杷鲜果销售的季节性和保鲜难题,还提升了枇杷的附加值,为果农增收和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随着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枇杷深加工产业有望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食品机械设备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食品机械设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联系电话:0571-87759655;邮箱:804074602@qq.com

产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