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搜索右侧

今日热点

更多+

推荐专题

更多+

推荐展会

更多+

企业直播

更多+

聚焦2020年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 餐桌饮食安全莫忽视

2021-01-28 10:22:21 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整理 编辑:Mary 阅读量:8721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消费者健康饮食意识增强,人们对于食品安全有了更高的要求,食品安全、健康和品质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诸如食品添加剂有害吗?易拉罐饮料有危害吗......一系列关于食品安全、健康的话题引起人们关注和热议。近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推出“2020年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严防反弹、控制食品污染”位列热点榜前位。
 

 
  笔者了解到,“2020年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具体包括春节防疫(严防反弹、控制食品污染)、误食毒蘑菇、米酵菌酸、植物基食品、免疫力(后疫情时代消费者健康需求)、粮食安全、直播卖货、进口冷链食品、诺如病毒(导致食源性疾病的“惯犯”)、食物过敏。这些主要是从60多个热点中筛选而出,来自于国内主流媒体和业内专家的提名、筛选及复议,基本上反映了2020年舆情的主要关注点。
 
  对于误食毒蘑菇热点,全年对于“误食毒蘑菇”均有所关注。我国野生蘑菇分布广泛、品类繁多,其中掺杂着数量庞大的有毒蘑菇。数据显示,2020年已有将近8000人因误食毒蘑菇引起中毒,目前,野生蘑菇还未有简易辨别的科学方法,传统依据经验判别并不可靠。非常关键的是,消费者“不采、不买、不吃”不认识的野生蘑菇。
 
  同毒蘑菇相比,米酵菌酸也很容易出现饮食安全的问题。“酸汤子”中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产生的米酵菌酸,是引起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据说,米酵菌酸,这种有害物质对热稳定,100℃煮沸和高压都不能破坏,但是通过日光和紫外线照射之外会使化学有害物质发生变质。目前,椰酵假单胞菌检验方法、诊断标准已发布,更好地保证市面上的“酸汤子”质量安全。
 
  误食毒蘑菇、米酵菌酸属于饮食安全方面的热点关注,而植物基食品是健康饮食的新潮流。近些年,随着“天然健康”理念深入人心,“植物基”这个词汇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视线中。而在新的消费理念和新的加工技术进步推动下,具有资源消耗低、来源丰富、环境友好特点的植物基食品已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目前,市面上已推出不少植物基食品,如植物基汉堡、植物基香肠、植物肉比萨、植物肉水饺、植物酸奶等等。
 
  2020年,受到特殊事件的影响,粮食安全进一步上升为面临的重要问题。据了解,我国每年仅在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浪费的粮食总量就达700亿斤以上。因此,积极开展粮食储藏、物流、加工等领域节粮减损等装备的研究开发,大力发展原料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相关技术,加速农产品节能干燥、保鲜减损、初加工增值等相关技术节粮减损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进口冷链食品,2020年至今,不少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被检出问题。为此,进口冷链食品安全对保证广大人民群众饮食健康十分重要。我国持续强化进口冷链食品监管抽检,并对冷链食品运输、存储、加工、销售等各环节的风险防控和处置,采取冷链食品追溯管理等严格防控措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食物过敏是“隐形杀手”,对于人们饮食安全与健康也是不容忽视。近年来,食物过敏事件在各国中急剧增加。因而,食品中致敏原的检测问题也成了食品工业和消费者共同关心的问题,亟需食品致敏原检测方法的技术支撑。另外,消费者也要提升对食品过敏的认识,避开食用会导致自己过敏的相关食品。
 
  食品安全与健康与广大人民群众休戚相关。随着传统节日春节临近,各类聚餐聚会、外出消费、购买节令食品(特别冷链食品)等情况增多,食源性疾病等风险将会增加。消费者们要增强饮食安全和健康意识,而相关部门更要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让广大群众过上一个平安祥和的春节,确保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食品机械设备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食品机械设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联系电话:0571-87759655;邮箱:804074602@qq.com

产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