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并且,伴随着可供选择的食材、食物愈渐丰富,消费者在顾及食品安全的同时,也愈发重视饮食的多样化与营养摄入的全面。随之产生的食品与农产品的安全检测以及质量控制工作给有关部门带来了新一轮考验。
为了推动国内快检技术的成熟、快检产品评价及标准体系的健全,扩大我国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规模,2021年7月5日至7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分析仪器分会、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联合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三方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中国食品与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论坛”(CFAS 2021)在南京白金汉爵大酒店举行。
7月6日上午9点,在大家的翘首企盼下,会议正式拉开了帷幕。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会曹以刚秘书长作为大会开幕式主持人致辞,他对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以及与会的观众表示由衷的欢迎与感谢,并介绍了出席此次论坛的院士及领导。
接下来,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时新峰,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刘长宽,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曾伟先后为会议致辞。各位领导专家热情洋溢的致辞引来了会议现场热烈的掌声,而在掌声中,开幕式也到此结束。随后在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胡飞杰的主持下,大会报告阶段正式开始。
本次大会第一个专题报告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峰研究员带来,题为《食品组学:提升未知风险判定能力》。在食品及农产品检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目前未知的或是未被发现的风险物质,它们会直接影响检测的过程以及结果,因此提升了未知风险的判定能力,对于食品检测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张峰研究员从食品安全面临的技术问题,以及传统检测技术存在的瓶颈作为切入点,围绕“食品组学”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并提出了关于提升未知风险判定能力的相关思路。
接着,来自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的吕辰带来了题为《岛津色谱质谱技术助力食品安全》的报告。报告中提到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是目前农药残留检测的重要且常规的技术手段,随后,吕辰就目前的农药残留标准进行了细致的解读并深入介绍了岛津色谱质谱技术如何助力食品安全。
原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副秘书长宋桂兰研究员虽然不能亲自来到会议现场,但以视频报告的方式,从“实验室认可的基本情况”与“食品实验室认可情况”深入介绍了“实验室认可制度”。
随后,来自北京海岸鸿蒙标准物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标物研发中心的杨云红主任则带来了题为《食品安全检测用标准物质的研发选择、使用以及管理》的报告,报告从我国过去发生的食品安全大事件切入,由浅入深的介绍了食品安全检测用标准物质的研发选择、使用以及管理工作。
来自青岛海关技术中心的梁成珠研究员带来了题为《十四五规划食品检测行业发展需求及展望》的报告,报告围绕十四五规划的主要内容,从“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示例”五个部分详细的介绍了目前食品检测行业面临的难点以及解决的突破口,让与会观众受益匪浅。
最后来自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的液质小分子应用经理徐牛生进行了《赛默飞液质联用应对农残新标创新方案》报告,为大会上午的会议进行收尾。
本次CFAS 2021将持续到7月7日,其中“农兽药残留检测专题”“快速检测技术专题”“重金属及元素检测技术专题”“食品与农产品生物测技术专题”“粮油检测技术专题”“食品检测与实验室质量控制专题”“基于新技术新原理开发的创新食品安全检测方法专题”“真菌毒素检测技术专题”“综合类专题”“食品接触材料检测技术专题”等十一个专题将会在7月7日与大家见面,届时学术盛宴精彩继续。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