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搜索右侧

今日热点

更多+

推荐专题

更多+

推荐展会

更多+

企业直播

更多+

《强化VC面粉中维生素C含量及其检测方法》团标征求意见

2021-10-29 08:52:41 来源:仪表网 阅读量:7604

   由鲁维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淄博食药研究院、华润圣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起草的《强化VC面粉中维生素 C含量及其检测方法》团体标准已完成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
 
  小麦是世界三大重要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是最大的小麦生产和消费国,在我国小麦是北方居民的主粮作物,也是最重要的贮藏粮食,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小麦是多种食品的加工原料,同时也是一种高营养、耐贮藏的商品粮食。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营养以及添加剂的使用越来越关注,主食原料的天然化、营养化、高端化和无添加化已成为食品主食工业发展的大趋势。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可以参与机体内重要的羟化反应,改善铁、钙和叶酸的利用,促进类固醇的代谢,具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中建议中国成年人维生素C的RNI参考值为100 mg/d,其预防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建议摄入量(PI-XCD)为200 mg/d。据2017年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维生素C的平均摄入量仅为80.1 mg/d,低于维生素C的推荐摄入量。据调查,我国居民膳食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是蔬
 
  菜,占70%以上,其次为水果,而作为主食的面制品类提供的维生素C微乎其微。虽然人体对维生素C的获取方法多种多样,如服用药物、保健品等,但相比之下人们从主食中摄取更具有优越性。
 
  随着强化维生素C面粉及其相关产品的开发和销售,有必要建立相应的标准来规范维生素C的含量和维生素C面粉的检测方法。有利于维生素C面粉的生产管理控制和产品质量检验规范化,可以为维生素C面粉及其他相关产品的生产企业提供参考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强化 VC⾯粉中维⽣素C( 抗坏⾎酸) 的含量要求,以及抗坏⾎酸和脱氢型抗坏⾎酸总量的检测⽅法。
 
  检测原理:
 
  采⽤1%的⼄酸溶液对样品中的维⽣素 C(抗坏⾎酸)进⾏提取,提取液经 L-半胱氨酸-三⼄胺溶液还原,⽤⾼效液相⾊谱测定其 245 nm 下的吸光度,其吸 光强度与维⽣素 C 的浓度成正⽐,以外标法定量。
 
  仪器和设备:
 
  1.天平:可以准确称⾄ 0.0001g。2.离⼼机:转速可达到 4000 rpm,温度可调。3.容量瓶振荡器:振荡速度可达 100-1500 rpm。4.超声波清洗仪:超声波频率可达 40 KHZ。5.⾼效液相⾊谱仪配有⼆极管阵列检测器或紫外检测器。6.滤膜:0.45 µm。
 
  样品提取:
 
  准确称取约 5 - 10 g(精确⾄ 0.0001 g)混合均匀的试样于 100 mL 的烧杯中, 加⼊ 30 mL 1%⼄酸溶液(5.2.1)溶解并转移⾄ 100 mL 容量瓶中,超声辅助溶解 5 min,然后⽤ 1%⼄酸溶液(5.2.1)定容⾄刻度。将盛有上述试样的容量瓶在 500 rpm 的转速下振荡 10 min,然后超声提取 5 min。超声完毕取出,静置 20 min。将提 取液转移⾄ 50 mL 离⼼管,于 4000 rpm 的转速下离⼼ 10 min,取出静置。
 
  测定:
 
  ⽤⾼效液相⾊谱仪于可⻅波⻓245 nm处对标准⼯作液和样品溶液进⾏测定, 根据标准曲线得到样品中维⽣素 C 的浓度(µg/mL)。 对同⼀试样进⾏三次平⾏实验测定。
 
  检出限:
 
  本⽅法的检出限为 0.5 mg/ 100g,定量限为 2.0 mg/100g。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食品机械设备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食品机械设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联系电话:0571-87759655;邮箱:804074602@qq.com

产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