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稳定发展,加快推进一系列食品科技创新,突破行业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卡脖子”核心关键技术,拉动食品领域高质量发展是当下以及未来的重要方向。1月14日,第四届长城食品安全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在云南省昆明市举办,此次共评选出2个特等奖、8个一等奖、14个二等奖项目,食品科技创新交出新成绩。
食物是人们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性物质,随着人们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畜产品、水产品、发酵制品、粮油制品、果蔬生鲜、饮料、休闲食品、保健品等众多细分行业和领域迎来快速增长期,整体消费形势向好。与此同时,食品作为关切国计民生的重大话题,食品科技创新在农业全产业发展、食品加工业等方面的重要性更加突显,其对农产品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以及推动食品高值化转化等有着重要意义。
随着“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食品等重要领域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显现出来。业内专家也指出,当下我国食品领域的科技创新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围绕这些重要方向“做文章”将成为新时期、新阶段行业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
科技奖励作为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为鼓励科技进步和发明创造的一项重要科技政策,以及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随着近年来各类国家级、省级等科学技术奖的评选认定工作的持续推进,各行业、各领域科技创新可谓动力满满。
日前,第四届长城食品安全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在昆明举办。作为对食品领域基础研究、攻关研究、攻关研究三方面进行奖励的奖项,本届长城食品安全科学技术奖评选中,也涌现出“畜禽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监测防控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加工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2个特等奖项目,“食用农产品掺伪关键技术与设备开发”、“小麦功能成分快速检测技术及营养健康食品开发及产业化应用”、“茶叶籽油绿色高效加工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等8个项目获一等奖,“食品微生物标准鉴定图谱库的构建”、“中央厨房的安全生产溯源技术体系”、“复合可食用性膜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对食品保鲜的应用”等14个项目获二等奖。(详细名单参见
《2021长城食安奖评选结果公示 涵盖食品生产加工多链条技术创新》)
食品行业不仅向上与农业产业发展紧密相关,向下也连通着食品加工业和消费端,在社会生活、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本次颁奖大会上,相关获奖团体代表也表示,作为食品安全科技工作者,未来仍将继续努力,提高技术研发创新,并加强与行业和政府的合作,让科技创新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