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搜索右侧

今日热点

更多+

推荐专题

更多+

推荐展会

更多+

企业直播

更多+

《重庆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将打造10个100亿级加工产业集群

2022-01-24 13:17:25 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整理 阅读量:9955

  近日,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发布《重庆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打造粮食、植物油、果蔬、肉类、调味品、中药材、烟草、渝酒、饲料、竹木等10个100亿级加工产业集群。
 
  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总产值突破6000亿元,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达到2:1。成功创建中国(重庆)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20个以上50亿级和100亿级市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园区;培育500家以上市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打造粮食、植物油、果蔬、肉类、调味品、中药材、烟草、渝酒、饲料、竹木等10个100亿级加工产业集群。
 
  重点任务:
 
  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推进综合利用加工、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主体、促进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推进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加强农产品加工质量品牌建设、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小微企业等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引导龙头企业广泛引进现代加工技术、现代加工设备和先进管理方法,向精深加工发展,促进农产品多次加工,实现多次增值;鼓励大型农业企业和农产品加工园区推进加工副产物循环利用、全值利用、梯次利用,实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重点培育一批产业链条长、产品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的龙头企业;支持区县新建农产品加工园区,重点推进中国(重庆)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创新;加大农产品加工科技投入,推进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整合农产品加工科技资源,培养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引导建立农产品加工全程质量标准体系,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坚持田间车间互补、龙头基地互动,改变“就一产抓一产”的传统做法,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带一促三”作用。
 
  重点产业:
 
  《规划》明确的重点产业包括六大类,分别为粮油加工业、果蔬加工业、畜禽产品加工业、中药材加工业、木竹加工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其中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包含了调味品加工业、茶叶加工业及蚕桑加工业),并确定了各产业的发展重点和产业布局。
 
  政策体系:
 
  《规划》提出,完善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全面落实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用电等扶持政策,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品牌培育、人才引进等政策措施。
 
  重点措施:
 
  一是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向“一区两群”重点区域聚集发展。引导主城都市区向“集群式园区”模式发展,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向“一园多区综合性”的模式发展;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向“一园多点”的特色加工园区模式发展。引导包装、检测、工业设计、品牌营销、冷链物流企业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产业联盟,深化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建设智慧农产品加工园区,推动中国(重庆)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
 
  二是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引导和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进入园区集聚发展,提升区域农产品加工能力和水平,实现农产品加工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聚化,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到2025年,打造30个以上农产品加工园区。
 
  三是开展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创建。依托全市农产品加工园区,支持各区县发挥当地特色资源优势,突出加工转化和产业融合,全面统筹布局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打造集标准化原料基地、集约化农产品加工、体系化物流配送营销网络为一体的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到2025年,打造20个以上50亿级和100亿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
 
  资料来源: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食品机械设备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食品机械设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联系电话:0571-87759655;邮箱:804074602@qq.com

产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