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搜索右侧

今日热点

更多+

推荐专题

更多+

推荐展会

更多+

企业直播

更多+

2022上半年质谱联用仪进出口统计 进口金额同比增长9.4%

2022-07-27 08:35:17 来源:化工仪器网 阅读量:6644

  质谱在重大基础科学创新、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都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是科学仪器巨头的重点布局领域。伴随科研水平不断提升,质谱联用技术迅速发展,质谱联用仪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目前主流质谱仪品类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等仪器实现商业化,国内外市场活动频繁。
 
  就国内而言,随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留学归国的人才增加,加速推动了国产质谱仪的研发。但目前,我国质谱联用仪仍以进口为主,出口量较小。接下来,化工仪器网将根据海关总署数据,分析2022上半年我国质谱联用仪(海关编码:90278120)的进出口情况。
 

 
  2022上半年,我国质谱联用仪进口市场庞大,共进口仪器2347台,进口总额达27.11亿元。与2021上半年相比,2022上半年质谱联用仪进口数量均出现小幅下降,减少了482台;进口金额增长了2.34亿元,同比增长9.4%。
 
  6个月中,仅1月、6月质谱联用仪进口数量、金额超过2021上半年进口数量及金额,其余月份均略小于。值得一提的是,2月质谱联用仪进口数量小于上年同期数量,但金额却出现反超。总的来说,质谱联用仪进口市场总体呈上升趋势,进口规模不断扩大。
 
  从主要进口省市来看,经济发达地区是进口主力。上海市、广东省、北京市、江苏省、浙江省位列进口数量及金额前五名。北上广均榜上有名,这与其作为科研重点区和重大经济承载区密不可分。值得一提的是,浙江去年同期并未上榜,今年上半年质谱联用仪进口数量、金额都出现明显增长。这或与浙江省上半年新增7个省级实验室密切相关。同样受实验室规划影响,四川省虽位于西南,但进口量达91台,进口金额为1.09亿元。
 
  总体来看,上半年进口数量多集中在10台-100台区间段,进口仪器单个价值较大。多地区的高精尖仪器需量扩大,这与技术企业扶持、实验室研究所建设数量增加等科技顶层战略密不可分。据统计,2022上半年中央发布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加力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政策、计量服务中小企业纾困政策等。此外,应召中央举措,多个省市接连推出助企纾困政策,发布创新券等工具,真金白银支持技术创新企业发展。在此背景下,相关技术企业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带动科学仪器的需量增长。
 
  从质谱联用仪进口国家来看,新加坡、美国、日本、爱尔兰、德国、英国、加拿大分别以717台、9.21亿元,669台、5.36亿元;489台、3.36亿元,207台、3.24亿元,128台、4.18亿元,73台、1.23亿元,24台、0.12亿元占据前七。
 
  据海关数据显示,进口量排名前五的省进口第一大国均是新加坡。相比2021上半年,无论金额还是数目,来自新加坡的质谱仪器均有增加。
 

 
  与进口市场相比,出口市场显得“萧条”。2022上半年,我国质谱联用仪共出口20台,出口金额达1208.2336万元。虽然国产仪器出口市场仍处于下风,但与2021年同期出口情况相比,质谱联用仪出口数量增加了13台,出口金额同比增长176%,侧面说明国产仪器发展势头强烈,但还需一定动力。
 
  从出口省市来看,共5个省市参与其中,其中上海市出口11台,金额达702.7503万元,占出口总额58.16%,是主要出口地区。北京出口质谱联用仪6台,出口金额为405.5219万元,占出口总额33.56%.
 
  科学仪器不仅是工具,更是掌握现代科学的船舵。上文数据显示,当前我国质谱联用仪自主研发生产力较薄弱,该仪器市场仍以进口为主。因此,如何提高高精尖仪器自主研发能力,打破依赖进口局面,提高单个仪器价值量,这将是国产仪器下一步攻关方向。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食品机械设备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食品机械设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联系电话:0571-87759655;邮箱:804074602@qq.com

产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