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搜索右侧

今日热点

更多+

推荐专题

更多+

推荐展会

更多+

企业直播

更多+

云南:到2024年核桃产业年综合产值实现翻番达900亿元以上

2023-09-15 16:50:13 来源: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 阅读量:9776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领导关于核桃产业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组织起草了《云南省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于2022年5月25日至6月25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示期满未收到有关意见建议。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
 
  2023年9月5日
 
  云南省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进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云南核桃打造成为全省生态富民的重要产业,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对标先进省份,采取管用、实用和能解决问题的政策措施,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把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作为主攻方向,以提升产业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为目标,加快“果子种出来、荒山绿起来”向“果农富起来、产业强起来”的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开发核桃果、仁、油优质系列产品,将我省核桃产业建成全国重要的木本油料产业,打造具有强劲竞争力的核桃产业体系,实现产业持续发展和林农增产增收,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维护国家粮油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二、目标任务
 
  到2024年,核桃产业逐渐实现从“大”向“强”的转变,产业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市场化水平大幅提高,产品加工能力和水平显著增强,产业集聚程度明显提高,力争将核桃产业打造成支撑云南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核桃种植面积稳定在4300万亩左右,核桃干果年产量300万吨以上,核桃产业年综合产值实现翻番达900亿元以上,主产区农村人口年人均从核桃产业中获得收入超过3000元。
 
  三、主要行动
 
  (一)强化基地建设行动
 
  1.实施基地提质增效。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类经营、精准施策”的原则,利用造林补贴等项目,实施核桃产业提质增效行动,重点开展品种改良、疏密、育冠、矮化等措施,强化灌溉设施建设,提升基地质量。对现有100余个栽培核桃良种进行科学评估,针对不同立地等条件,明确区域主导品种,每个区域优选1—2个,科学开展高枝嫁接,实施品种改良。到2024年,完成300万亩核桃提质增效。
 
  2.打造科技推广示范基地。按照“科技引领、集中示范、协作创新、打造精品”的原则,选择组织管理好、交通便利、集中连片且规模在500亩以上的种植基地,集中推广示范先进、成熟、实用的科技成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打造科技推广示范基地。鼓励引导企业、农民合作社等主体开展有机基地认定工作。到2024年,建成高效科技推广示范基地45个,有机基地认证面积达200万亩以上。
 
  3.推进初加工机械一体化建设。以大理、楚雄、保山、临沧等核桃主产县(市、区)为重点,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为主体,深入推进初加工机械一体化示范生产线建设,将示范生产线布设到田间地头,提高核桃优果率,提升核桃干果品质,推进“好果子生产出好产品”,实现降本增效。到2024年,实现主产县(市、区)连片1万亩以上核桃基地采后初加工机械一体化生产线全覆盖。
 
  4.大力发展核桃林下经济。结合核桃示范基地建设,因地制宜,着力推广林药、林菌、林菜、林草、林粮等发展模式,开展复合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林农经济收入。充分发挥核桃林及林下经济自然景观优势,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依托核桃林下经济示范区建设农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示范基地。到2024年,建成核桃林下经济示范区21个。
 
  5.提高基地组织化程度。推广核桃托管经营等“小块并大块”的经营模式,采用典型引路法,以典型经验为示范,着力推进核桃种植基地向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形成“分工协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联合体,建立稳定、紧密、互利的利益联结关系,逐步破解核桃种植分散、经营粗放的难题,让千家万户的“小核桃”变成具有抵御市场风险的“大核桃”。到2024年,核桃主产县组织化程度提高到50%以上。
 
  (二)扩大核桃油生产行动
 
  6.育强壮大核桃油产业。招商引进核桃油大型加工企业,培育中小型加工企业,育强壮大我省木本油料生产,积极扩大核桃油产能,将核桃干果、铁核桃果转化为品类多样的食用油。力争2022年核桃食用油产量达到10万吨,消耗干果40万吨以上。
 
  7.研发推广油品生产新工艺。重点开展核桃油精深加工新工艺、新技术研发,积极推广低温物理压榨、水剂法提取、超临界CO2萃取等成熟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及装备,推广核桃壳仁分离设备及技术,提升核桃油加工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8.做精核桃油系列产品。加大核桃油抗氧化研究力度,研制推广核桃油系列新产品,重点发展核桃食用油、有机核桃油、辅食核桃油、高级天然化妆品和医用保健产品开发与推广,提升核桃油品质,实现核桃油产品迭代升级。积极拓展核桃油销售市场,传播健康用油的膳食理念,引导核桃油消费。
 
  (三)培育经营主体行动
 
  9.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双管齐下,培育壮大核桃生产企业。扶强龙头,支持农垦集团等国有企业建设核桃收储、加工、营销一体化国资平台,发挥技术、资本、人才、渠道优势,加快核桃仓储冷链物流设施、核桃油加工设备的建设与运营,补齐短板,带动核桃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招才引智,引进职业经理人团队,提升传统企业经营能力,培育传统生产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实现短期内做大做强。加大专精特新“成长”企业的支持力度,实现集群抱团发展,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和“小巨人”企业。到2024年,国家级林草龙头企业新增1—2户,培育年产值1亿元以上龙头企业超过15户,规模以上核桃油加工企业5户,力争培育1—2户林草企业上市。
 
  10.深化核桃产品加工。加大核桃精深加工机械研发推广力度,提升破壳取仁效率,将“好果子变为金果子”,全面提升核桃精深加工能力,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规范核桃乳加工技术,提高核桃乳蛋白含量,通过重组、改造等方式,提升核桃乳加工能力。以健康生活为导向,推进休闲食品加工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化。到2024年,坚果炒货、核桃蛋白和肽、植物蛋白饮料等产品对核桃干果的消耗量大幅度提升。
 
  1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改善营商环境,招大引强,聚焦核桃休闲食品、功能性油脂、蛋白产品等领域,实施精准招商,主管部门牵头,着力引进一批示范带动作用强的“链主”企业落户漾濞、永平、凤庆、昌宁、楚雄等核桃产业园,重点引进核桃油产品等精深加工企业,构建产业集群,推动核桃产业精深化、链条化、集群化发展。围绕产业强链延链的目标,依托举办核桃产品展销等开展专题招商活动。到2024年,每年招引核桃龙头企业1—2户。
 
  (四)强化市场营销行动
 
  12.加速市场体系建设。统筹布局,在大理、临沧、楚雄、保山等核桃主产区,建设集仓储、交易、物流、信息服务、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一体化的大型核桃现代化交易市场。加快构建核桃“收两月、卖全年”市场供应体系,在主产区布局建设一批大型仓储冷链设施,调节市场供应,稳定价格。在核桃企业中大力推广应用电子商务,开展线上与线下销售,推行直播带货,加大直采直供基地建设,全方位、多渠道拓展核桃交易新业态。深耕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核桃仁出口规模。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和追溯体系建设,实现产品优质高价。到2024年,建设1—2个大型核桃现代化交易市场,龙头企业实现电商全覆盖,出口创汇达10亿元以上。
 
  13.健全云南核桃品牌支撑体系。通过推介活动、发展论坛、专题宣传等多种形式,加大“云南深纹核桃”公用品牌的宣传,讲好云南核桃故事。规范创建、使用区域品牌,培育企业知名品牌,加大知识产权、品牌保护。引导鼓励企业申报有机、欧盟、清真食品、森林生态标志等认证认定,提高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加强对核桃古树、古树村落、优异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积极开展古树核桃采收权拍卖,推动云南古核桃品牌建设,开发核桃主题文创商品和旅游商品。到2024年,建立品牌架构体系,形成产品品牌目录。
 
  14.发展会展经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积极对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点区域,组织经营主体走出去参展营销,邀请采购商来原产地采购。积极组织以核桃为主的森林生态产品展销、主题推介、产销对接、品牌推广等推介会,开展会展招商。到2024年,每年组织2次以上推介活动。
 
  15.推进核桃产业大数据建设。在已建核桃资源基础数据管理系统、核桃信息采集平台的基础上,搭建核桃产业数据公报、核桃测产体系、核桃价格体系、规模种植基地生产、核桃龙头企业监测管理、产品质量追溯、产业大数据分析等大数据系统,建设核桃产业信息管理服务体系。到2024年,建立全省核桃全产业链信息化服务平台。
 
  (五)科研及成果转化行动
 
  16.提升核桃产业综合科研能力。强化科技和人才队伍建设,搭建平台,构建“产学研用”联合协作机制,促进问题就地攻关、技术就地集成、成果就地转化。聚焦攻关突破核桃产品抗氧化、核桃油加工品质安全、山地小型采收及破壳机械等关键技术,着力加快核桃油相关功能性系列产品研发及产业化,稳步推进蛋白粉(肽、饮料)、副产物综合利用加工。组建团队,开展核桃遗传育种科学研究,选育矮化、丰产、优质、功能性、抗逆性强的核桃新品种,建立种质资源育繁中心,开展规模化示范推广。到2024年,每年安排2—3个核桃研究重点专项;成立核桃遗传育种团队,强化核桃重点研发项目储备,向科技部门申报科技计划项目,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予以积极支持。
 
  17.加强核桃标准体系建设。围绕打造高原特色产业,将标准化理念应用到核桃产业发展关键环节,建立以质量为核心,以技术标准为保障,以企业为主体,制修订深纹核桃园地提升改造、原料收购、主栽品种初级产品质量等级、精深加工产品质量要求、加工工艺及装备、包装贮藏等技术标准(规范),构建“云南深纹核桃”标准体系。到2024年,完成制(修)订系列技术标准10项以上。
 
  18.加大技术推广和培训力度。加强科技指导和培训,组建核桃技术指导专家团队,明确考核指标,结合科技推广项目支撑,对大理、楚雄、临沧、保山等核桃主产区实行分片包干指导,开展成效大比武实践活动,对成绩突出、成效显著的专家团队,按照中央和省有关规定进行表彰奖励。加强对乡镇林业技术人员、村技术能手的培训,大力培养乡土专家、技术操作能手和专业技术服务小分队,提升核桃经营管理技术水平,使云南的核桃经营技术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到2024年,完成技术培训10000人次以上,培养乡土专家100人以上,组建4—5个核桃技术指导专家团队。
 
  四、保障措施
 
  (六)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推进。省政府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核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林草局。建立健全“省政府负总责、州(市)政府分头负责、县(市、区)政府具体抓落实”的核桃产业工作机制,层层落实工作责任,按照一个发展规划、一套支持政策、一批重点项目、一批龙头企业培引、一个技术支撑平台、一支专业招商队伍、一个指导专家团队、一个年度工作计划扎实抓好产业发展工作。建立主产区以县为单位,以成效为导向的目标考核责任制。省级有关部门结合职能职责,研究制定支持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齐抓共管,共同推进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
 
  (七)强化政策支持,挖掘发展潜能。坚持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核桃产业发展,加大金融对核桃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核桃产业。加大支持将核桃采收等初加工设备纳入农机补贴。鼓励社会资本出资设立核桃产业投资基金和发行企业债券。在防范债务风险的前提下,对符合专项债券发行条件的核桃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资金支持。严格执行相关税费优惠政策,落实好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等相关政策。省级财政统筹资金大力支持核桃收储贷款贴息、仓储及核桃油加工、初加工机械一体化、科研及成果转化、品种改良、企业新建厂房、增补设备、技术改造等。
 
  (八)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水平。提升市场环境,促进经营主体培引,优化项目审批、企业开办及注销、用地保障、水电气及基础设施联通、物流等服务。强化创新服务,加大人才引育服务,加大产业园区建设支持,搭建金融、科技、产业整合发展服务平台。创新金融服务,创新设立以中小微企业融资业务需求为导向,将纳税、社会保险、不动产、科技研发等信息纳入共享范围,依托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创立推广“人才贷”“成果贷”“研发贷”“信易贷”等科技、信用金融产品。
 
  (九)加大宣传力度,讲好核桃故事。利用各类宣传资源,充分挖掘云南核桃的经济、生态和文化价值,将云南核桃发展历史、地方人文、民俗、科技、旅游、康养等元素高度融合,突出绿色、安全、健康,全方位、多渠道推送公益性广告、品牌广告词和形象标识,讲好云南核桃故事,擦亮品牌底色,大幅提升云南深纹核桃影响力和美誉度,使云南核桃食品、功能产品、文化创意产品用品家喻户晓,不断壮大消费群体,扩展消费市场,不断提高云南核桃的市场知名度、影响力、竞争力和占有率。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食品机械设备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食品机械设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联系电话:0571-87759655;邮箱:804074602@qq.com

产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