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搜索右侧

今日热点

更多+

推荐专题

更多+

推荐展会

更多+

企业直播

更多+

广东新会:小果蔗挑起乡村振兴大担子

2023-11-03 13:17:11 来源:中国食品报 阅读量:10085

  本报记者 谢 伟 通讯员 萧 萧 罗思睿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双水镇桥美村通过打造“一村一品”,持续做大做强黄皮果蔗特色产业,一根蔗成为桥美村增收致富的密码。
 
  桥美村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为黄皮果蔗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这里种出来的黄皮果蔗不仅爽脆甘甜、多汁,还有花香味。
 
  桥美村种植黄皮果蔗有超过150年的历史,为了守住并擦亮黄皮果蔗老品牌,桥美村党组织与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科学技术系教工党支部进行党建结对,并就果蔗种植和培育提供专业技术指导,经过多次改良和发展,黄皮果蔗的品质和产量都得到大幅度提升,每亩产量达2万斤。
 
  “我们建立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大大提高种植面积的规模化和管理技术的规范化,并注册了两个品牌商标‘桥美果蔗’和‘甘蔗妈妈’,还通过电商平台开展网络直播带货将黄皮果蔗推广出去。”双水镇桥美村乡村代言人、村支书莫丽芳介绍。
 
  桥美村通过注册品牌商标,利用直播带货、平台销售等模式打开了黄皮果蔗的线上销路,已销往浙江、四川、福建等省份。桥美村被评为首批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果蔗专业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果蔗产业的发展壮大,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也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吸引了不少大学生和退伍军人回乡创业,苏坚钊就是其中一员。3年前,他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桥美村种植果蔗。“我是桥美村人,大学毕业后就回乡创业,利用18亩地种植黄皮果蔗,经过这3年的努力,果蔗的收益有所提升,我认为回来创业的选择是对的。”苏坚钊说。
 
  据统计,2022年桥美村黄皮果蔗种植面积2500亩,果蔗产量高达23000吨,甘蔗售价从以往的每斤0.5元升至1.6元,产业年产值约585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20年的30万元增长到2022年的103万元,是之前的3倍多。“我种了150亩甘蔗,今年甘蔗的长势比较好,如果天气好的话,预计今年会是大丰收。这几年通过种植甘蔗,我们的经济条件好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桥美村果蔗种植户莫华钱表示。
 
  桥美村近年来在改善人居环境、办好民生实事上持续发力,通过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利用村头巷尾、房前屋后闲置空间打造主题公园、建设“四小园”、推进污水管网建设等,村内环境实现净化、美化、绿化、亮化,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桥美村以前是土路,现在都铺了水泥路,环境变化很大,每个自然村都建了小公园,让村民可以休闲娱乐,大家都觉得很幸福。”桥美村村民莫华奕说。
 
  目前新会区正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桥美村积极响应,以宜居宜业甜蜜乡村建设为抓手,不断推动果蔗三产融合,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加强与“粤菜师傅”项目合作,结合果蔗研发特色饮品、菜式,进一步丰富产品种类,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大力推进乡村振兴风貌示范带建设,依托果蔗打造具有甜蜜庄园特色的农旅体验综合体,促进果蔗、陈皮、沃柑等特色农业融合发展。
 
  “为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桥美村实施‘甜蜜’工程,今年我们加大力度在基础设施方面进行打造,结合双水镇龙脊村巴贝高亲子文旅项目融合发展,以‘甘蔗文化’为主题,建设蔗甜驿站、蔗甜观光台、糖馆等文旅体验空间,同时依托巴贝高预制菜产业园的顺利推进,结合黄皮果蔗研发多元化的菜品、汤包、饮品等,实现果蔗从农田走上餐桌。”莫丽芳表示。
 
  新会区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提出,要做优富民产业,推动双水果蔗等产业集聚发展,进一步做大产业、打响品牌、卖出好价。桥美村将继续做好黄皮果蔗产业发展大文章,力争3年后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00万元,让村民切实享受到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乡村振兴带来的成果。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食品机械设备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食品机械设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联系电话:0571-87759655;邮箱:804074602@qq.com

产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