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面发展历史悠久,是我国主食中不可缺少的一大品类,在挂面走向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中,机械化生产也逐步取代了传统的人工手作。随着近些年人们的对挂面的需求进一步转向健康、营养、美味,也促使我国挂面产业不断进行品类创新,并加快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发,使得挂面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产业智能化、节能化水平提升。
在主食上选择上,由于地域、饮食文化差异我国存在着“南米北面”的不同偏好,不过这主要是体现在午餐、晚餐中,例如南方的家庭正餐中多是做几个小菜就饭,北方则是以面食为主。若要从两者中寻找一些想通点,面食似乎可以算作是一座桥梁,毕竟南方吃面食的场景并不算少,甚至还出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方面食,如重庆小面、阳春面、片儿川等,这与北方的兰州拉面、炸酱面、臊子面等大有相呼应的看头。由此,也能看到面食在我国一日三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当然,要说到传播相对较广、市场较为常见、又具有家中常备特征的似乎不得不提挂面。挂面,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制成,随着近些年挂面行业不断进行创新,还根据生产原料的不同推出全麦挂面、杂粮挂面、果蔬挂面等产品。另外,根据制成面条的粗细不同,一般有细面、粗面、宽面之分;根据加工方式不同又可分为手工面和机械面,这就从多方面满足了不同地区消费者的饮食需求。而因挂面是经干燥加工得到的干制面食,还有着耐储存的特征,因而也成为家中常备的一种“应急”面食。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近年来我国挂面市场以10%左右的复合增长率保持稳定增长,并在2019年达到607.50亿元销售规模,在已经趋于成熟的产业中,挂面和面、压制、干燥等生产关键技术和加工设备的不断创新也成为产业健康发展的新驱动力。据悉,去年十月国内一团队先后形成挂面干燥动力学模型、可监测挂面含水率、水分状态和功耗等指标的在线平台,研制出新型挂面烘房、涡漩
和面机、多定位压延机、立体袋自动包装设备等,由此搭建起的挂面自动化生产线每日产能可达100吨,其中烘房还可以进行排潮热量的回收利用,多指标的监测也有助于提升挂面品质。
另外,近期一食品公司的“挂面加工关键技术装备创新与应用”项目中,也在挂面生产中进行节能系统组合的创新。据了解,其主要是对生产环节产生的热能、蒸汽冷凝水等进行综合利用或循环利用,促使挂面生产线实现提质节能、降低能耗。
挂面是刚需性产品,也是我国粮食加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年来挂面行业规模与销售额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也为产业发展增加信心,生产企业加速在生产关键技术与生产设备上的创新研发,也将助推产业发展之路走得更加稳健。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