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粮收获已近尾声,2021粮食增收已成定局,我国粮食产量将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近期,一个个粮食丰收的喜讯接踵而来。与此同时,在傲人的新粮丰收成绩之外,我国在粮食减损就是增产方面也是硕果累累。近日,农业农村部决定开展全国粮食加工环节减损增效典型案例征集工作,接下来就让我们将目光聚焦到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新变化中。
从下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到征集全国粮食加工环节减损增效典型案例,粮食产业发展的重点无一例外地指向“减损”。诚然,在我国粮食连年丰产丰收的大背景下,国内粮食库存总量尽管仍较为充足,但面向粮食产量增长越来越难与粮食需求呈现出刚性增长两大趋势,从粮食生产、收储、加工、运输各个环节切入降低粮食产后损耗,无疑是在现实发展中牢牢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的重要举措。当然,粮食减损并不只是喊喊口号,更是需要以科学的发展思路将其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
其一,在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方面,据早前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副会长、杂粮分会理事长、首农食品集团董事长王振忠在活动上介绍,我国粮食全产业链每年损耗率约12%,这意味着全年大概有700亿斤左右的粮食在收购、储存、运输、加工等环节流失,加快粮食产业强链、补链很关键。以济南为例,近年来当地通过在种植环节选育良种、提高病虫害绿色统防统治水平,在生产环节推广应用内环流控温绿色储粮技术、低耗节能粮食通风技术,加快建成集清理、烘干、储藏为一体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以及重点培育出一批粮食加工企业和产业园区,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餐桌的粮食全产业链条不断打通,粮食损耗得以有效降低。
再来看新疆,在今年夏粮丰产丰收的基础上,奇台县不仅投用小麦
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实现粮食精准收割,还通过推动具备通风降温、防止虫害等实力的科学储粮箱进入农户家中,为粮食安全筑牢防线。此外,在当地一家拥有日处理600吨小麦生产线的面粉公司,依托
卸粮机、
提升机、筛分设备等确保粮食能够尽数进入到生产车间,再被“吃干榨尽”,并在自动化设备加工中注重对粮食灰分、水分等指标的控制,确保粮食不必过多精加工的基础上具备高品质,这一系列细节兼顾正是粮食减损的关键所在。
其二,粮食产业不仅仅局限于供给人食用的部分,提升粮食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也是促进粮食产业高值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山东寿光,巨能金玉米开发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就格外关注玉米的开发利用,并先后在玉米秸秆转化、玉米深加工过程挖掘中取得进展,打造出可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的赖氨酸、淀粉糖、D-乳酸、有机生物肥料、生物基新材料等产品,玉米产业附加值不断提高。
粮食安全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工程,减损节约已然成为当下粮食产业发展的重要风向标,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加快推动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粮减损举措的细化,加快研发研究粮食生产的新技术、新装备等都将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助力。
我要评论